离雪山还有三十公里,只剩半小时的路程了。然而,眼前只有一望无际的高原和荒草丛生的荒漠,只有在视野的尽头才看得出一点地势的起伏。在我的心中,雪山应该是高耸入云,在百里之外就能看得清清楚楚的高山,然而在这里却毫无踪影。我只好稍稍平复下心情,等着近距离见证雪山的时刻。
雪山我并不是第一次见,但它总是隐没在群山之中,宛如一个戴着面具的神秘人,可望而不可及。不过这次,面具终于要被揭开,我的心又激动起来。
汽车终于驶入了山脉之中。这山脉在地图上高大雄伟,绵延千里,但在眼前,只像是几个小山丘,使我对那雪山的真实性开始怀疑。
最后三公里,我在众多小山丘中找到了较高的一座,似乎雪山就在那里。两公里,一公里……终于,看到了观景台,也看到了雪山的身影。
真的是名不符实,我心想。这山的高度让我想起了诸如百望山,香山之类的小山。那山仿佛就是从京城搬过来的一般,只是扣上了一顶雪帽子。但是,它又确是一座雪山。终年不化的白雪覆盖在山腰上,还留下了一条小径,或许就是当年的探险者攀登这座雪山时所走的路。我拿出仪手表测量一下海拔,5832米,让我似乎理解了为什么。
心中忽然想到,还是京郊的山。那里,有不少山之险,远甚于雪山。但,雪山的成长,比京郊的山艰难许多。一座山从地底钻出来,在北京只需要一钻。它们钻完了,以为自己成功了,于是就停在了那个高度。而在那里,它不止要一钻,还需要经受不断地挤压和破坏,在数千米厚的岩石之中,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里,雪山,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冲破了底层的屏障,屹立于高原之巅。它只知道,它成功了,而它不知道,这历经的千难万险,都是对它最好的磨练。之所以如此,它一出山,就凌驾在群山之上,成为山中之王。
做人何尝不是这样呢?有磨练,有险阻,才有新的高度。雪山的高度,我体会到了。
评语:情感的表达突出,对比的运用进步很大,有自己认知的表达。但文章的叙事重点不够生动,缺少对眼前雪山的具体描绘,对比点之中香山的特征只有点出,若有选点的描绘,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