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壁画之谜》
1933年,法国殖民军的两个军官科尔提埃大尉和布雷南中尉,在阿尔及利亚南部地区巡查的时候,偶然在撒哈拉沙漠中部的塔西里高原上发现了精美奇异的壁画。刻在岩石上的壁画,有猎人、车夫、大象、牛群以及宗教仪式和家庭生活场面。于是,布雷南中尉用速写的方法描下了一些壁画上的场景。回国后,他把这些图画公布于世,立即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特别是强烈吸引了世界探险家们的眼球。
法国人亨利·洛特也被此深深吸引了。他是一个孤儿,是在一个艰苦的环境下长大的,后来,他当了飞行员,又因一次偶然的事故,失去了听力,不得已才结束飞行生涯。但是,他对撒哈拉沙漠的向往却始终没有改变。特别是布雷南中尉带来的速写壁画,更加让他对那里向往不已。他一直渴望组织一支考察队到塔西里去,把沙漠中的壁画按原来的大小和色彩临摹下来。
可是,亨利·洛特十分清楚地意识到,就他当时的状况,特别是自己连一张中学文凭都没有,是没有人会响应他的号召的。
于是,他发愤学习,用半工半读的方法,获得了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可倒霉的是,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到沙漠里临摹壁画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不幸再次降临到他的身上——由于脊椎受伤,只好卧床休息十年,到沙漠探险、临摹壁画的希望又成了泡影。在这之后的日子里,虽然他痛苦彷徨,但他没有消沉,心中的那股热情依然如旧。
当他身体恢复后,就立即请示*和科研机构支持,组成一支考察队,决定向撒哈拉沙漠进军。
当时身边的人都对他说:“沙漠里条件恶劣,白天狂风呼啸,沙石飞扬,临摹壁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那些壁画有的是刻在弯曲悬空的岩石上,有的是在岩裂处,临摹它要冒很大风险。”
可是,意志坚强的洛特根本听不进朋友的劝告,还是带着四名画家、一名摄影师,来到了撒哈拉大沙漠深处的塔西里高原上,寻找壁画。
很幸运,他们找到了。之后,他们忍受着严寒和酷暑,缺水和孤寂,足足用两年多时间,终于临摹了1500平方米的壁画。
回到巴黎后,他把临摹抄本在卢浮宫展出,立即引起了强烈的轰动。人们看到了远古时代人类祭神的场面、狩猎的情景,举办宴会的盛况,还看到了栩栩如生的田园风光。
在今天极端干燥的撒哈拉沙漠中,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丰富多彩的古代艺术品呢?说来也巧,美国宇航局对日本陶古的研究结果,竟然意外地披露了一点撒哈拉壁画的天机。
日本陶古,是在日本发现的一种陶制小人雕像。经过美国宇航局科研人员鉴定,认为这些陶古是一些穿着宇航服的宇航员。它们与撒哈拉壁画上的画像有着相似的服饰,因此他们认为壁画可能就是天外来客的另一遗迹。
【拓展知识】
在撒哈拉漫漫黄沙下,几百米至几千米的深处,藏有30万立方千米地下水。这些水从何而来?撒哈拉是不是海洋演化生成的?是不是撒哈拉经历了“海洋—绿洲—沙漠”这奇特的“三部曲”?
【拓展知识】
“沙漠化”指的就是土地上的生物,其生产力衰退甚至丧失。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还是来自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