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子桓其人是三国时魏国的开国皇帝,历史上的他并没有像大多数其他开国皇帝那样南征北战扫六合一匡天下,当然那是他老爸做的功绩,因而也没有留下数不尽的传说,总之,他在各朝始皇帝中算是比较普通的一位了。民间对曹丕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他“阴险狡诈”、“残害手足”的层面上,总之可以用“坏人”俩字来形容,这主要源于七步诗的背景,不过却鲜有人用“暴君”“昏君”来形容他的。历史的真相不能是小说家言也不能单单听信史书家的描述,让我客观分析这位开国皇帝的话,我对他绝无贬意反而某些地方很欣赏他。
陈寿的记载与评论应当是最权威的,据《三国志》载,“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历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以上这段并无直接负面的评语应该可以认为这位“富二代”可能不是一位优秀的帝王,但绝对算得上合格的。无可否认,无论从治国整军还是任人处事上他都不如其父曹操,也不及和他年龄相近的孙权,但他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必须要指出的是,用现在的话讲曹丕是位称职的文学家,虽在文学上大家公认曹丕不如其弟曹植,但也是才子一位。少年时的他也经常舞文弄墨,甚至有时候也像隐士那样在庭院里慨叹人生韶光,可能唯一异于别人的是他是曹操儿子的身份,然而这个身份光芒太大,加之曹昂死后身为嫡长子的他便早早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曹操死后,曹丕接魏王之位。在处理完内外政权矛盾,尤其是加强自己的绝对集权统治后,与曹氏集团利益相关的所有人这个时候肯定就是要让曹丕称帝了,曹操生前把路已经完全铺好,曹丕三辞而称帝,终于废汉自立建魏国。百年来很多人不喜欢曹丕甚至骂曹丕的最最关键可能就在这。在古代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封建帝国里,忠孝被视为最高的品德与道德,忤逆这二者等于做十恶,曹丕篡权的事好像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试想除了魏国哪朝哪代会尊崇曹丕呢,谁也不希望自己的臣下到头来篡自己的帝王之位,曹丕以恶名而流传千古。但是在现在**的今天(咳咳),思想*的时代里再来看曹丕,我们首先认为篡汉自立更是代汉自立,没有什么忠不忠的问题,天下凭什么要姓刘,东汉末年腐朽的统治民不聊生,而时事造就英雄,谁赢得了天下人心谁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谁就是皇帝,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时的老百姓和士族们支持你,至于后世传说怎样怎样那可以归结于统治阶级宣传需要没什么可靠性,很明显,曹操将四方大乱割据征伐不断的中原统一后终于可以使百姓们安顿下来,免于丧乱之苦,得到了人们的支持,“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可能是曹操未能生前称帝的外界原因所在了,等到曹丕时我觉得称帝理所当然,天下都是我们打下来的,我们有了自己的利益集团和支持者,天下就该姓曹了。当然代汉自立绝非简单的事,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可以说是成功使曹氏集团赢得士族支持的重要原因,当然从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眼光看,这种制度剥夺了他们的N多权利。而今日的中国和当时的九品制真真是很相似的,这是大实话。人大代表现在越来越不受信任的问题开始凸显。
话题回来,曹丕短暂的一生尤其是短暂的七年执政更是让他没能在历史上留下太多笔墨,应该说曹丕虽不是一位完美的皇帝但他尽职尽责算是合格的。至于曹操留下的统一天下的大任,不仅在于人更在于天时,阿瞒生前尚不能一扫天下,而分久必合也被推迟到了公元280年晋灭吴。至于丕公子登九五后三次下江南也以面对滚滚长江徒叹奈何而告终了。
我们不能单单靠几件事评价一个人,这样是不公平的。曹丕这个有着多重性格的帝王更是如此,我写这篇短文的目的不是将曹丕传翻译一下,而纯属建立在客观历史上的主观看法旨在希望大家能用更科学的眼光看待历史。
千呼万唤始出来,下面该详细说说历史上的七步诗了。虽然不见于三国志,但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有如下记载:“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至于作此诗背景什么并无详细记载,《三国演义》上说曹丕以曹植未来吊丧为由逼其作诗(拿小说来例证已经说明这件事不可靠到啥程度了),历史上唯一可信的原因可能在于曹丕诛杀曹植党羽丁仪等人后引起曹植的不满以致对杀人者作了触怒曹丕的反抗,加之曹丕身边人的煽风点火导致了逼作七步诗这件事的发生。首先这是不是真实历史有待考证,退一步说就算是真的,那简单的认为曹丕就是想害死曹植未免过于幼稚。曹操初丧洛阳惊动,新王刚上任人心不稳,在这个节骨眼上曹丕杀了曹植天下人会怎么看你,这样一位残害手足的暴君会可靠吗?很明显曹丕是聪明人,他最想获得的是天下人心巩固自己的统治,先不论感情方面就是政治需要他也万万不会在这个时候想法杀了他这个亲弟弟。唯一说的通的是曹丕为防止其他兄弟威胁他的王位而找理由剥夺他们的兵权,仅此而已,至于起杀心残害手足那真心说不过去。我倒更喜欢有些人将人性又过于纯洁化为曹丕“开脱”说成是曹丕故意考验诗词而不是军务其它来为他这个傻弟弟逃避大法,还有三国杀游戏里曹丕阵亡的那句感人台词“子健,子健……”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虽说无情最是帝王家,但有时候我宁愿相信这些童话般的解释是对的。说到这里,我想我眼里的曹丕应该是怎样的一位君王大家应该知道了,在最受争议与谩骂的两件事中曹丕不能说完全没错但都是可以被理解无可厚非的!顶多很多人可能在感情上难以接受,更何况七步诗是不是历史真相还有待考证。在这里我不得不将功劳归功于现在的教科书和影视作品,有些完全不是历史真相的东西展现在大众的眼前却又不加以说明,造成人们判断是非的误会。历史不容许被篡改和编造,我小时候学过七步诗看完曹植作诗背景就对曹丕没好印象直到长大,可见这教科书深入人心有多深,好的还好坏的不堪设想。至于影视作品我就不想多说了,最近高导演拍的新三国剧情无可厚非,包括其他历史剧,诚请建议加上“根据某某改编或者非历史真相或者干脆写上本剧情纯属虚构”得了,免得让广大朋友误入歧途,歪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