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 温和抗暴
龙应台给儿子的信:为孩子走路
亲爱的安德烈,菲利普:
十二月四日香港大游行的前一天正巧是*的县市选举;选举结果,执政的民进党以一种你可以说是“被羞辱”的方式失去大部分地区的支持。第二天的香港游行里,你记不记得其中一个旗帜写着:“*同胞,我羡慕你们可以投票!”
和菲利普参加过两次七一的游行,一次六·肆的静坐纪念。(这也是你怀念香港的部分吗,菲利普?如果是,下回法兰克福如果有反伊拉克战争的游行,你会去吗?)香港人还没学会*人那种鼓动风潮、激发意志的政治运动技术;如果这四公里的游行是*人来操作的话,会很不一样,*人会利用各种声音和视觉的设计来营造或者夸大“气氛”。譬如很可能会有鼓队,因为鼓声最能激励人心,凝聚力量。香港人基本上只是安安静静地走路。
和你一样,最感动我的,是那么多孩子,很多人推着婴儿车,很多人让嬉笑的儿童骑在自己的肩上。问他们,每一个人都说,“我在为下一代游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充分体现在香港人身上。
他们游行的诉求,低得令人难过:香港人不是在要求*,他们只是在要求*提出一个时间表,只是一个时间表而已。他们甚至不是在要求“在某年某月之前要让我们普选”,他们只是要求,“给我一个时间表”!
在我这外人看来,这是一个“低声下气”到不行的要求,在香港,还有许多人认为这个诉求太“过分”。
香港人面对事情一贯的反应是理性温和的,他们很以自己的理性温和为荣──嘲笑*人的容易激动煽情。我也一向认为,具有公民素养和法治精神的香港人,一旦实施*,绝对可以创造出比*更有品质的*(*的*没有“品质”可言),因为公民素养和法治精神是*两块重大基石。但是十二月四日的游行,给了我新的怀疑:
温和理性是公民素养和法治精神的外在体现,在*的实践里是重要的人民“品性”。*人比起香港人不是那么“温和理性”的,因为他们是经过长期的“抗暴”走出来的──抗日本殖民的“暴”,抗国民黨高压统治的“暴”,现在又抗民进黨无能腐败、滥用权力的“暴”。在*,愈来愈多“温和理性”的人民,但是他们的“温和理性”是在从不间断的“抗暴”过程里一点一滴酝酿出来的。*人的“温和理性”是受过伤害后的平静。
香港人的“温和理性”来自哪里?不是来自“抗暴”;他们既不曾抗过英国殖民的“暴”,也不曾抗过*的“暴”。在历史的命运里,香港人只有“逃走”和“移民”的经验,没有“抗暴”的经验。他们的“温合理性”,是混杂着英国人喝下午茶的“教养”训练和面对坎坷又暴虐的中国所培养出来的一种“无可奈何”。
所以香港人的“温和理性”在程度上,尤其在本质上,mm觉得,和*人的“温和理性”是非常、非常不一样的。*人常常出现的粗野,其来有自,香港人从不脱线的教养,其来有自。
这样推演下来,我亲爱的孩子们,让我们来想想这个问题:
香港人的公民素养和法治精神在*实践中,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在没有*而你要争取*的时候,尤其是面对一个巨大的、难以撼动的权力结构,这种英国下午茶式的“教养”和中国苦难式的“无可奈何”,有多大用处?
我第一次想到这个问题,安德烈,菲利普,你们说呢?
至于大学,安德烈,你说在香港,“大学只管知识的灌输但是不管人格的培养和思想的建立”,老实说,我吓一跳。大学成为一个技术人员的训练所,只求成绩而与人文关怀、社会责任切割的现象,不是香港才有。中国、*、新加坡,都是的。你说的还真准确。但是告诉我,孩子们,难道你们在欧洲所接受的教育,不一样吗?你们能具体地说吗?
不能再写了,因为要去剪头发。菲利普,啤酒即使淡薄,也不要多喝──你还有什么没告诉我的秘密?
mm
2005-12-08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