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年级起,整整过了三个春秋,我再也没拉过二胡了,而爷爷呢,乐此不疲地练习京胡,从未间断。印象中,在这三年里,我的成绩一直下滑,我沉沦在一个虚浮的世界中,似乎完成作业就无所事事。临近毕业,我还是老样子,直到有一天,我又想起了我的二胡。那段时间我没有老师,于是就把一些二胡演奏的曲子在吃饭及空闲时用收音机播放,天天听。专业二胡演奏者技艺高,二胡发出的声音或是激昂或是平淡婉转。二胡是中国古代民间音乐之一,是较古老的乐器。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古人把二胡发明出来是为了什么?难道是像我那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对待吗?我愈发觉得自己没有毅力,同时又想到了爷爷对待京胡的溺爱,爷爷也是位心强的人啊!岁月吧饶人,我不能再像原来持着的态度。趁现在年少,要赶紧学习二胡,它可是祖国多么伟大的传统啊!一定得有人继承这传统才行啊!那天,我就下定了决心,一定得学号二胡,哪怕再难,时间再紧。
我找到的老师愿教我京胡,而不经常拉二胡。我心想,爷爷练了六十年京胡了,在那仅仅两根弦与一撮弓毛中“修炼”成了一位有修养,节然自好,心静如水的老人。好,既然这样,我也愿意成为一个像爷爷一样的人,就算要“修炼”六十年也心甘情愿。我决定学京胡。教我京胡的是一位满头白发,热心肠,双眼炯炯有神的老前辈,比爷爷小十来岁。第一节课,老师向我介绍京胡,一开始就提到了京胡是国粹。国粹,祖国的文化精华啊!这更加坚定了我学习京胡的信心。
几天后,我就得到了来自爷爷的两把京胡,抚摸它,就像是与几百年前的古人相逢了一般。第二节课,老师教我一个“摇板”,是学习京胡的基础,老师拉一句,我练一句。我拉得很慢,可老师却是越来越快,我不够熟练,但老师忽快忽慢,收放自如。我挺直腰板,揣紧了胡弓,使劲,可最终心急吃补了热豆腐,搞得我手忙脚乱。老师说:“心不稳,难成大气,心稳,事半功倍。”我为什么心不稳呢?是太着急了,我发现老师拉这摇板是从慢到快,再渐快,最后达到最快,快到这摇板区区几个音符,我都很不容易理清,但也从来没有见老师一下子就运快弓。那天回家的路上,我想,这不类似“君子能屈能伸”吗?忽慢渐快,塔配合理。回到家,我按着这渐快的方法练习,果然学得快了。这个小入门曲子还包含着大道理。
可是第三节课我可不那么高兴了,京胡把位少,可要求的强度很大,讲的是真材实料,随着摇板熟读渐快,手摩擦地多了,自然也要痛起来了,久而久之,慢慢就磨出了水泡,痛极了。手痛了,力量就用得小多了,手腕也随之减少了些力气,力量小,就无法把京胡那样特有的磅礡雄伟的气势表现出来。我粘创可贴,但依旧难受,拉一会儿就得稍微停一下要不然就是手脱了弓,这时,我想到了长征时红军,真是“踏破铁鞋”脚也是磨出老茧。我不过是一个初学者,算得上什么呢?想想爷爷和老师,都是京胡中的高手,我摸过爷爷的手,也摸过老师的手,都有老茧,当初他们一样受苦。世界上没有天才,那些为祖国奉献的人,一定都是在水深火热中锻炼成长的。我坚持到下课,手虽然会痛,但是我还是收获了很多。
随着学京胡的时间长了,每节课老师都会讲一点关于京胡的故事,及与它相关的历史。练京胡的人不难发现,京胡包含了中国大半的历史,或辉煌、或丑陋。练习京胡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我要勤奋练习京胡,包括那些与我同行的人,一定也会为祖国发扬上下五千的光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