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来源: 作文大全2023-11-04 23:29:48
导读:一、课前调查课前我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对尺的认识和使用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尺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但又不会具体怎样使用尺进行测量。学生很难想到用一拃,或借...

一、课前调查

课前我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对尺的认识和使用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尺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但又不会具体怎样使用尺进行测量。学生很难想到用一拃,或借助其它工具来测量。

二、教学目标

我认为通过本课的教学要达到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学会初步的估测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种要体现的方面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体现情境化教学策略

例如:课的开始部分,通过讲故事“阿福的新衣”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思考和探究中去。生活永远是数学问题不枯竭的源泉,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体验感受中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 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自主探究,体现主体化教学策略

教学中我通过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1)通过让学生比较老师的尺和学生尺的共同之处,让学生自主寻找尺的本质特征,实现学生自主认尺的目标。

(2)通过让学生在已认识1厘米的基础上,在尺上找出几厘米,让学生自主拓展对厘米的认识,建构厘米的知识。

(3)通过让同桌两个小朋友分工量书签,再交流量法及注意点,让学生利用刚学的厘米知识来体现数学是有用的。同时,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比较交流,形成新的生活经验。

3、 加强直观操作,合作交流,体现活动化教学策略

数学是活动的数学。本节课在认识厘米的过程中一共进行三个方面的活动:(1)认识1厘米及几厘米的活动。

(2)测量的活动。

(3)画线段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在活动中交流,反思,形成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

(1)在实践操作中感知“厘米”的概念。

数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体验数学。在教学设计上通过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并加深1厘米的长度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这样的过程性经历,把学习的知识与学生周围活动联系起来,亲近、贴切,更易于理解、记忆。

(2)在讨论交流中体验测量的方法。

在测量中,先让学生去测量书签的长和宽,学会测量整厘米数的物体的长;接着测量三条线段的长,形成认知冲突,使“大约几厘米”的认识成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画线段中则放手让学生动手画,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能力;对测量的食指,手掌,一乍的交流表述,再一次巩固这种认识,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课后作业策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为此,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作出决策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中品尝到应用本领的乐趣,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从而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