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门背一根竹子,撑起一间屋子。”的灯谜,再到“风和日丽,功成身退,风雨关头,挺身而出。”伞,千百年来默默地为我们付出,可伞背后的文化却远远没这么简单。
最喜欢在雨天漫步街头,街上人们纷纷撑开各式各样的伞。如果从高处看的话,便是一朵又一朵的伞花,在这条花溪中流动,美不胜收,我不禁陶醉其中,仿佛我也融入这条花溪中了。
伞的历史悠久,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但起源却说法不同。
有一种说法是:四千多年前,一位小孩子在河边玩耍,可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那孩子灵机一动,随手摘了一片荷叶,顶在头上,朝家的方向赶去。路人看到了,脑中灵光一闪,由此发明了伞。
伞的另一种起源是这样的:据史书记载,最先发明伞的是能工巧匠——鲁班先师。鲁班经常在乡间帮人们干活,他的妻子云氏便每天给他往返送饭,遇上雨天,常常淋湿。鲁班便沿路设计了一些亭子,可这亭子虽好,总不便多设,,而且,春天孩子脸,一天变三变,夏季雷阵雨说来就来。妻子云氏突发奇想:“要是能随身带个小亭子就好了。”不曾想鲁班受其启发,照亭子的样子发明了第一把伞。
伞也有许多的变化。与鲁班先师同时代的孔夫子也发明了一种伞,因为在周游列国的路上总会遇到雨天,孔夫子便发明了一种固定在车上的伞。而伞中做工最精巧的一把伞,莫过于秦始皇马车上的那把青铜大伞了,这把可以360°全方位无死角旋转的大伞,其精密到以微米为单位计算的齿轮,直到现在还无法仿造。
伞,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黄山脚下,有一群老人,他们始终坚守着他们的伞厂,始终坚守着做纯手工油纸伞,始终坚守着那千百年不变的传统文化……那份最淳朴的令我久久不能忘怀,也令我有些心痛,因为现代人根本没有耐心去学这份技艺了,希望这门手艺,不,应该是传统文化能继续传承下去。
伞,也早已融入故事中了。耳畔响起了那首熟悉的《油纸伞》,那京剧唱腔和男女的对唱,让我不禁想起《白蛇传》,依稀记得,白娘子和许仙初次相遇之时,西湖正下着雨,白娘子借给许仙的就是一把油纸伞,也由此看出伞早就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了。
“风和日丽,功成身退,风雨关头,挺身而出。”我爱这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伞,更爱它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