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叹“寂寞怜吾道,依稀似古人。”;曹雪芹叹“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汪国真书写“追求需要思索 思索需要孤独”。古往今来,孤独好像是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感慨的。而英国生物学家、作家赫胥黎说:“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
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那些伟大、具有独创精神的人喜欢孤独呢?
有时候孤独确实是灵感的来源。
相信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这样的时候:觉得周围的人都不理解自己,自己是孤独的。于是把自己包裹起来,躲回自己的小世界,享受着不知名的孤独。这种孤独是旁人无法体会到的。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中,想着许多东西。好像就算平时再乐观,此时也会成为一个文艺青年。想着想着,就会有什么东西冒了出来,就会想要把此时的感慨记录下来,最后成为随笔。当你再次翻阅时,你会觉得这些文字都不像是你写出来的。普通人尚且能在孤独中创造出不一样的东西,那么那些伟大、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呢?
“想象力总是在孤独状态下展开翅膀,能够享受孤独的孩子才有可能培养出创造潜能。”安东尼•斯托尔在其所著的《孤独》这样说道。
爱因斯坦在孤独中提出相对论;德国哲学家康德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哥尼斯堡。就在他那一亩三分地里,写出了《纯粹理性批判》,然后全世界的哲学家都开始仔细研读;梵高在孤独中挥动画笔,留下一幅幅精美的画作。这些人都在孤独中创作,孤独使他们产生灵感。
安东尼•斯托尔在其所著的《孤独》一书中说:康德、维特根斯坦和牛顿都是天才,尽管他们在其他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但都具有一种很强的能力,即在缺乏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情况下进行原创工作及抽象思考的能力。 高度抽象的概念需要长期的孤独以及极度的专注才能领会,一个人如果有了配偶和子女的羁绊,就很难做到这些。
假使说,爱因斯坦有了并行的伙伴,康德走出城堡,梵高有了知己,存在为他的画一掷千金的人。他们还会有如今看来伟大的成就吗?即使有,也会和孤独中诞生的创作、理论一模一样吗,还会令人瞩目吗?
但有时候,说他们喜欢孤独,却又可以说是不得不喜欢孤独。
爱因斯坦被誉为最伟大最孤独的科学家,他的许多理论在当时听来往往令人笑掉大牙,他也因此收获了许多嘲讽、蔑视。曾经阅读时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的思想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一种情况是太荒唐,一种则是太幽深。当然,当时的人大多认为他是前者,可他偏偏是后者。
一位科学家,在他未研究出成果前,他是孤独的,因为无人能理解;在他研究出来后,也是孤独的。因为途中会遭受嫉妒、不理解、排斥,即使被承认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既然如此,何不喜欢孤独,拥抱孤独?
有人可能会说,孤独无法忍受。那那些大科学家真的能够忍受孤独吗?
还是说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其人与科学是孤独的,并且是一直孤独的。他几乎所有的思想都是独立思考的结果。他也曾伤感的表示:“物理学家说我是数学家,而数学家说我是物理学家。在科学界,我是一个找不到同伴的人,尽管世界上每个人都认识我,我还是这么孤独。几乎没有人真正了解我。”
这段话细细读来多么令人心酸,可那又怎样呢?
这种孤独是无法消除的。即使感到孤独,依然要一个人走完一生。
这大概就是伟大中的悲哀。
我想要与人并肩,却喜爱孤独。
我感到悲伤,却依然前行。
我只有拥抱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