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婆出身医药世家,但因某些原因没能成为一名医生,反而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她的字并不是我们对传统中医的印象中那样潦草凌乱,难以辨别,反而一笔一画皆是尽显风格。她的手掌大而有力,待人耿直爽快,她的字也如她人一般浑厚有力,干净利落。她十分重视对晚辈的教育,尤其是写字。在她眼里,写字是一辈子的学问。母亲常常向我吐槽以前小的时候,她总被外婆关在家里练字,坐不住的她总想往院里跑,看着院里小伙伴追逐打闹,自己却和这些横横竖竖干瞪眼,闹的好生不愉快。但她长大后回头才发现,写字使她坐得住,静得下来,往后绣花,画画等等需要耐心的活动,她都能安然处之。末了,她总会添一句,你呀,也总有一天会明白的。
是了,现在用毛笔用得少,于是硬笔便成了母亲主要关照的对象。我总是怨恨以前小学练字时,明明可以草草了之,母亲却总是会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当她发现这个字写的不够规范时,立即要求我擦了重写,于是我的练字本上往往是各类补丁,全是一遍又一遍的摩擦中磨损破的。后来,我的字在同龄人中也算的端正大方。每当学习压力倍增,常感烦躁不安之时,我总喜欢抽出一点空隙写几个字,有时仅仅只是抄写了一首小诗,却也明显感觉到自己情绪稳定下来。我喜欢给自己的好朋友们手写信件,机打的虽然工整干净,但少了几分实实在在的人情味,纸上的痕迹深浅也感受不到对方的情绪。正如古人在写信开头常写,见字如晤一般,见了字,看见字迹大抵没有问题,与平常无二,才是真的安心放心。
看着不同的笔尖在纸张上运走,不同的墨水绽出各异的花朵,总会有一种无声的喜悦与满足。钢笔笔迹深浅不定,墨水往往有淡淡清香,写完后的纸张往往有淡淡墨味,不同方向运用笔尖,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痕迹,粗细不一,但更显笔锋;签字笔墨水油腻细化,出墨均匀,写起字来与纸张的摩擦感倍减,多了几分写字的顺畅,少了几分应有的锋利;水性笔常常介于二者之中,往往也是我最爱使用的一种,既有钢笔的浅浅印染,也有中性笔的顺畅流利,常常一笔喝成,好不快哉!
每当我拿起笔时,我总会想起当时,她的手握住我的小手,一笔一画的在纸上运走,留下深深浅浅的痕迹,在运走中,不仅是一种技能的学习,更是一种文化的无声传递。家族之中,这种要耐得住性子,守得住自身的家风家训随着一辈又一辈的书法传承而延续下来,伴随着家族文化一同,不断与时俱进,依旧可以在现代社会熠熠生辉。笔底是前人的叮嘱,是远古的召唤,是我们与古代连接的桥梁。那一笔一画不仅是我们想留给这个世界的痕迹,更是我们心境的一种传承。文字的魅力在于何处?除了纸上的那些史实,名家神魂精粹,更有书法将它们变成不同的模样表现于纸张之上,即使千年之后也能读出当时写下那副字的人的心境如何。这又何乃不是一种文化的遗留呢?
练字,练的也是人的性子,写字,忌骄忌躁,不可坐的歪七倒八,正如做人一样,要做得端正。往往成为书法大家的人,手中执笔握得住,抓得牢,也都是耐得住,坐得稳的。不仅要有足够强健的体魄,更要有坚韧的心志。中国书法笔底乾坤万千,无法一一为具言所闻,此乃我等晚辈之拙见。但我始终相信,书法予我的学问太多,需要我慢慢参透其中道理。
一笔一画隐乾坤,书法魅力长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