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难修筑成长的路
——读《约翰·克里斯多夫》有感
罗曼·罗兰在曾在此书中写到:随他们对我如何说,如何写,如何想。他们都不能使我不成其我。
罗曼·罗兰,相信很多人对于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一生的著作不多但时至今日都能给人一种开导指引的精神力量的存在。1915年他因《约翰克里斯多夫》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主。这是一种多么值得骄傲的荣誉。罗曼·罗兰本人的形象和他在小说中塑造的主人公克里斯多夫非常的相似,他一生都在为争取人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并积极投身进步的政治活动,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约翰·克里斯多夫》是一部鸿篇巨制通过主人公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小说中的三个主人公分别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各自代表着罗曼·罗兰对于那个时代的欧洲国家的看法。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终告失败,同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乐。每卷都是一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章。
尽管小说的结局带有悲剧色彩,还是不能把它的基本精神作为悲剧意识来理解 ,因为小说主题的侧重点是欧洲新一代*主义者的“超人使命”,他们不仅要重新缔造一种文化,而且要重新缔造一个新的人类。罗曼·罗兰在小说中正是试图通过他的人物来设想一种全新的文化和一个全新的人类社会,从而开拓了欧洲人道主义文学的广阔前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阿拉贡认为“这部小说打开了20世纪的门户”。所以在近代法国小说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它的特殊价值一是作为社会小说对欧洲现代文明腐朽衰落的现实作出了有力的批判,二是作为观念小说以一种新的人道主义思想对一代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本小说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去阅读去理解小说所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我还在结合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才能理解主人公心境和那种热血奋斗的大无畏精神,甚是佩服。因为它所描绘歌咏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内界的战迹。在这种环境下的克里斯多夫历经重重的精神上的磨难后的重生与*,才是最值得歌颂的地方。现实中的我们面对压力大多数是来自外界物质上的磨难,很少有人承受着精神上的磨难。但是青少年自杀的新闻最近几年层出不穷,让我感到心痛。每每看到这类新闻,我脑海里总浮现出克里斯多夫所经历的的磨难,难免会生出一丝不解。是当代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降低了还是外界给予的磨难太多了。
虽然克里斯多夫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但是在那个精神备受打压的时代,整个社会充满了压抑的气氛下,有人会站出来并且鼓起勇气与整个社会去斗争。这种精神上的磨难是多么的痛苦,以至于我在读这本小说时都会感叹自己出生在一个充满**与爱的社会是多么的幸运。当代的我们处于*社会当中,社会给予我们精神上的压力可以基本保证是不存在的了。每个生命个体的存在,都有一定的意义存在。谁都没有资格去剥夺一个人活下去的权利,除了自我选择放弃。
成长的路程上面磕磕碰碰是难免的,我们要有用正确的心态去看待那些磨难。把磨难当做修筑成长路途上面的垫脚石,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