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咯吱咯吱的声音从远方传来,接着是车轮的滚动声,又过了一会儿,一辆中等大小的客车从拐弯处摇摇晃晃地开了过来。也难怪,这是一条布满了坑坑洼洼的沙土路,人走起来都皱眉头嫌碍脚,更别提车了。这是一辆年份很大的车了,车上的绿漆大多已经脱落,车身也不是那么光滑了,就连窗户都有几扇卡在窗框间,提不上去,也拉不下来,让人好生费神。
咯吱一声,客车停在挑着担子的老人面前。车上跑下一个人来,大约四十岁左右,穿着一身简朴的衣服,头发剪得短短的,干净利索,国字脸,胡须剃得干干净净,袖子挽得高高的,只见他向老人打了招呼,便拎起行李,提到了一个便于下车的地方,接着马上跑回来,将老人扶上车。
这样的事自我出生之后常看到,这辆车在我们地形复杂的小山区开了十多年了,无论是风,是雨,是雪,它总是在山间跌跌绊绊地开着。没有人知道山区里竟还有客车。因为山间的沙路曲折,且高低不平,山间的人们也多是农民,宁愿走到县城也不愿意花大价钱坐车去,可是就有这么一个人,他甘愿少收钱,多跑路,也要人们不再深夜起床赶路。即使鲜为人知,即使连一个站牌也没有。可他还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山里穿梭着。
几年后,建起了村村通,他又担任这里的司机,直到几年后的一天,他突然不见了,换了另一个年轻的司机,开着一辆崭新的大巴车,人们在村里奔走相告,一时,村中满是询问的声音“那个老司机去哪儿了?我欠他的二十块钱还没还没还哩!”“怎么一声不吭就走了呢?上次多亏他把老爷子带回来,要不,他还不知走到哪个山旮旯呢。”“哎,谁去找人问问啊,是不是车太旧被汽车公司给换了?那可不成!”后来才知道,他去了另外一个山村,他怕村民们舍不得他走,所以他才会选择悄悄离开,可没想到会有那么大的反应。得到他的回复,村民们才算安静下来。
他现在在哪儿呢?他是否还是开着他的绿色客车在山里穿行呢?他是否也拥有一个专门为他设的车站呢?他和他的客车已经离开了,可是每一个坐过他客车的人心中,都有那么一个车站,边上停着那辆老客车,司机从车上走下来,俯下身,接过你我手中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