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九四二》观后感800字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电影《一九四二》观后感800字

来源: 作文大全2024-04-19 15:45:48
导读:我看过很多爱国电影,其中以《一九四二》最令人震撼。《一九四二》讲述了一九四二年河南大旱,灾民逃荒的故事。这部电影由作家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改编而来,温故...

我看过很多爱国电影,其中以《一九四二》最令人震撼。

《一九四二》讲述了一九四二年河南大旱,灾民逃荒的故事。这部电影由作家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改编而来,温故而知新,从这部电影中我感悟了很多,我所明白的全都蕴藏在影片中的只言片语和那触目惊心的镜头中。

影片分三个主线讲述,一是灾民逃荒中的凄苦遭遇,二是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深入灾区所见所闻,三是*河南省主席李培基请求救援的艰难过程。在逃荒路中,无论富有或贫穷,全躲不过饥饿的痛苦。在饥饿的的情况下,日军又来河南轰炸。人们一直走,可这条路的尽头似乎不是被饿死就是被冻死、炸死。就算躲过这些,逃到富饶的陕西又能怎样?但有了目标,不管结局如何,人们还是要走,逃离灾难。

这条艰难的逃荒路,注定是条不归路。灾民中的代表人物老东家就是个例子,他在河南是富甲一方的大财主,可天灾一来,连儿子也死于土匪之手,他不得不踏上逃荒之路。在路上,老母亲悄无声息地死了;儿媳生下男孩后饿死了;女儿星星为了活下去把自己卖了;连他最后的希望——孙子也因故闷死了。

蒋介石没有理睬前来求救的李培基,身居高处不知平民饥苦,他的冷漠似乎就像影片中那位军官所说:“灾民饿死了,土地还是中国的,仗打败了,土地也就没了。”蒋介石认为不会有这么严重的灾荒,直到看到白修德拍的那野狗噬咬人尸的照片,才不得不相信,但他也只是给了李培基杯水车薪的援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漠视人民疾苦的这种冷漠注定了他七年后的失败。在我看来,白修德的精神是值得称赞的,一个外国人也能怜悯众生,可旧中国那些所谓的上层人士却夜夜笙歌、大摆宴席,对同胞的疾苦充耳不闻。不在其中不知其难,灾民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有几人能切身体会他们的苦并为他们无私地付出呢?

在生存面前,似乎一切都不重要了。但长工栓柱为了孩子的小风车,对活下去的诱惑说了“不”。栓柱是个有骨气的中国人。面对日本军官的白面馍,他选择保护孩子的小风车。军刀刺进栓柱的脖子,前面戳着那个白面馍。这也隐喻了一个道理,如果你为苟且偷生而屈服,那等待你的,就是明晃晃的刀子。

栓柱的死,是整部电影中最让我揪心的地方。栓柱是个普通的长工,但他身上那个名为“气节”的东西就是中国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不屈不挠,宁死不屈。我们只是普通人,但我们不允许祖国的荣誉被玷污。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这样我们的反击就会更加猛烈!凶残的日军在我们的土地上猖狂一时,但不能猖狂一世,时间会为我们证明!邪,终不胜正!所谓“苦尽甘来”,就像影片中的老东家,身上没有负担,想死的时候又遇上了小女孩,又有了新的人生目标。坎坷过后,只要坚持挺过来了,眼前便是一片希望的光明。

对待灾祸,我们要学会坚持;对待未来,我们要怀抱希望;对待希望,我们要坚定它的存在。要相信我们是对的,胜利就一定属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