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草堂 杜甫 小学四年级
本文适合: 小学四年级
作文来源:
本作文是关于小学四年级的作文,题目为:《游杜甫草堂》,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游杜甫草堂【妈妈篇】
离开老家,经过成都,我们一家人游览了杜甫草堂。
杜甫字子美,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圣。成都杜甫草堂,是诗人为避“安史之乱”由友人资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的茅屋住所。
怀着仰慕的心情,那天,我们冒雨打的前往参观。
杜甫草堂在雨雾的笼罩中,到处都是湿漉漉的。跨进大门,耳畔传来叮叮咚咚舒缓的音乐,我仿佛看见茅屋低小,溪前青青草,一位古人正聚精会神抚弄着古筝。那可是杜甫否?
急急的,我们跟着前面的三五个游客向右行。花木扶疏,石子小径,不一会儿,出现一个池塘,荷花盛开,鱼儿游动,很是美丽的景致。但我们无心观赏,只想看到杜甫的旧居。又往前走,到了尽头,却是一个塔状建筑物,好奇地上前看,锁着门,透过窗玻璃,看见里面堆着杂物。扫兴地原路返回,心里奇怪着,什么杜甫草堂呀,怎么连茅草房的影儿都看不见。
回到起点,我们又向左边走。路边树木葱茏,还长着一丛丛高大挺拔的竹子。不一会儿,路边耸立一座茅草的凉亭。我们兴奋地扔掉伞,和凉亭合影留念。看看前面隐约出现一排房子,于是加快脚步走过去。
原来是杜甫诗史堂,里面收藏了各种字体,各种版本的杜甫诗集。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铅印本,还有15种文字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120多种,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一卷卷或泛黄或崭新的诗集静静地躺在那里,似乎在诉说着诗人那一颗忧国忧民的心。
诗史堂旁边是工部祠,因杜甫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所以又被称做杜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旁边是曾经寓居蜀地诗人陆游、黄庭坚陪祀。
再往前走就是杜甫茅屋了,当然是现代恢复重建的。茅屋屋顶是用茅草铺成,总共有五间,从左往右依次是卖纪念品的、书房、客厅、卧室、厨房,每间从里面有门相通。
走进书房,书、桌、椅摆放整齐,两只毛笔插在笔筒里。依稀间,眼前出现杜甫坐在桌旁奋笔疾书的样子。在这里将近四年,他写出了诗作200余首,《春夜喜雨》、《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在此产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千古佳句,也是诗人描写当时在草堂居住时的美丽春色。
客厅正面是一张竹榻,上面放着一个小茶几,榻旁边还有竹椅。杜甫当年接待朋友就是盘坐在竹榻之上,或饮茶或饮酒间一起吟诗作赋北窗里吧?
卧室里,一张棕红色木床就占去大半空间。墙上,挂着蓑衣斗笠,我居然想象杜甫身披蓑衣头戴斗笠躬耕田间的景象。考证:“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诗人虽对目前境遇有落寞寡欢之情,但并未描绘躬耕田间之景。蓑衣斗笠许只是遮阳挡雨所用吧!
厨房里锅、碗、瓢、缸一应俱全,旁边还有一个方桌和石磨盘,仿佛主人会随时归来烧火做饭似的。
走出杜甫茅屋,我伫立在屋前的一块大石旁,默诵上面龙飞凤舞的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眼前出现一幅场景:秋高风大,杜甫屋顶的茅草被吹走了,飘飘摇摇地飞过浣花溪,
散落在对岸江边。有的高高地挂在树梢上,有的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一群顽童看杜甫年迈无力,居然当面作贼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杜甫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只好回家倚杖独自叹息。晚上躺在床上,布被冷硬象铁板,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屋顶漏雨,床头没有一点干的地方。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思国忧民,杜甫辗转难眠……这就是杜甫当时生活和居住的真实场景。茅屋的破陋,生活的窘迫,诗人没有为个人患得患失,而是心系天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肃然起敬。现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基本过上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杜甫的理想在我们今天早已实现,如他地下有知的话,应该含笑九泉了。
整座杜甫草堂面积很大,还有其他如唐代遗址陈列馆、万佛楼等景观。游览其中,流水萦回,小桥勾连,鱼儿欢畅,鸟语花香,亭台楼榭,竹树掩映。环境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那天下雨,来游览的游客也不少。这是对伟大诗人的崇敬与缅怀的方式吧?置身其中,在这颗伟大心灵的感召下,我们心中的小我是不是也渐行渐远,变得豁然开朗,心胸开阔呢?
游杜甫草堂,踏伟大诗人足迹,前行我们和谐幸福生活的路。
诗圣杜甫,您请安息!
谢谢无叶树老师的精美信纸!
感谢博友光临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