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让皮影戏回家,传承传统文化我们责无旁贷。
——题记
“一盏灯,布围框,三五人吹拉弹唱;皮刻人,半面脸,一席地操演雄兵。”爸爸静静地听着,望着窗外若有所思。他突然回头对我说:“走,带你看皮影戏去。”皮影戏,对于爸爸是打开尘封已久的回忆,而于我却是烙上不灭的记忆,籍此让传统文化皮影戏回家。
车停在了一个不起眼的剧院前,我们进入了剧院。剧院没有我想象的大,也比我想象的单调和朴素。只见一个不大的舞台,正面是白纱布垂下来做成了戏幕,一盏简易的照明灯吊在幕布上方,侧边是木头做的墙壁,上面刻有各路神仙各位武将,一种年代感油然而生。台下观众并不多。只见年长的大都在窃窃私语,追忆着他们的童年,年幼的都在喧哗吵闹,翘首期盼着戏的开始。突然,沸腾的空气凝固,喧闹声戛然而止,不知何时,三个老者站在舞台中间,环顾四周,鞠躬,转身进入了白幕帘后。台下掌声雷动,观众期待着开戏,我更期待着把表演深刻在我的记忆里,让皮影戏回家。
铿锵的鼓声响起,表演开始了。透过戏幕,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跃然眼前,戏幕上晃动着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幕后老者说唱道出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家喻户晓的《武松打虎》在老者的乡音里,在老者的娴熟手法里表达的淋漓尽致。你看,湖光山色,亦假亦真。云在天空飘,水在山中流,风吹树枝动。老虎的眼珠滴溜溜的转着,武松的拳头握的青筋暴跳,这些细节竟然都能表达得活灵活现。你听,老者的嗓音时而清脆,时而雄浑,语调丰富,高兴时笑声三转弯,悲哀时哭声拖长。他能摹效各式人物,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表演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结束,我意犹未尽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传统文化皮影戏已经深深的震撼了我,让皮影戏回家的念头愈发强烈。
“走,我带你到后台去。”爸爸的耳语顿时让我欢呼雀跃,迫不及待。转入后台,发现后台只有三位老者,让人很难相信刚才的一切都出自他们的手,他们的口。老者脸上的皱纹述说着岁月沧桑,白纱戏幕近看挺括透亮,我抚摸着一个个皮影人,惊叹制作的精湛手艺,更佩服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老者们给我做了示范,他们一边用五根竹棍操纵皮影人,手指灵活,功夫绝妙高超。一边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这一切配合紧凑,只看得我眼花缭乱,凝神屏息。这一举一动一唱一和,都深深的映入我的脑海,我要让皮影戏回家,让传统文化回家。
“一口述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皮影戏是古老的,它承载着古代人民的心灵和智慧;我要带皮影戏回家,我要让它成为未来,让传统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