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母亲
经典名著
长篇小说《母亲》是高尔基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俄国*文学最早出现的优秀成果。
19世纪末俄国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一一党一一领导的工农革命,改变了人类的发展进程。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在文学史上最早表现了这种革命,这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母亲》一出版,立刻受到俄国与全世界革命人民的欢迎。反动当局惊恐万状,下令逮捕高尔基。伏罗希洛夫对高尔基说:“好几代的俄罗斯无产者受到了您的文学作品的教育。”小说很快译成德、法、英、意、西班牙、丹麦、瑞典、保加利亚等文,对世界发生了重大影响。对中国革命与中国文学的影响尤深。
作者风采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是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创始人,也是世界*文学的卓越代表。高尔基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于1868年3月28曰出生在伏尔加河畔的尼曰尼·诺夫戈罗德(即今高尔基城),父亲是细木工。他4岁丧父,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10岁时外祖父因遭火灾而破产,他便被抛到“人间”,开始了自谋生路的流一浪一生涯。16岁到喀山,原想上大学,结果喀山的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在那里,他接触了进步青年的革命一团一体,并阅读了《====宣言》、《资本论》等著作。他将自己的一生写入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1901年发表《海燕之歌》,标志着高尔基创作的新发展。主要作品还有《母亲》、《小市民》、《最后的一代》。《母亲》是他最优秀的作品。
《母亲》的素材
这部作品是以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为素材写成的。20世纪初,在高尔基的故乡尼曰尼·诺夫戈罗德附近的工人区索尔莫伏爆发了群众一性一的革命运动。1902年“五一”节,索尔莫伏的工人群众举行示威====,事后,沙皇ZF的法庭审判了这次====的组织者。这次事件给高尔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当时就产生了要写一部小说的念头。小说的中心人物巴威尔·符拉索夫和母亲尼洛夫娜·符拉索娃,就是以索尔莫伏“五一”====时高举旗帜走在前头的彼得·扎洛莫夫和他的母亲安娜·基利洛夫娜为原型的。小说虽然以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为素材,但决不是1902年索尔莫伏事件的翻版,而是20世纪初期整个俄国革命运动的艺术概括。
《母亲》的写作背景
俄国1905年的革命,以武装起义的失败而告终。随之而来的,是斯托雷平的反动统治时期。在社会生活中,颓废、消极和失败主义的情绪增长了。在文学领域,这种失败主义情绪表现得更为强烈。正是在这革命处于低潮、许多人一精一神混乱的时期,高尔基“匆忙地”赶写了《母亲》这部作品。他说:“我的任务是支持低落下去的反抗一精一神,来反对生活中黑暗的、敌对的*。”正因为如此,列宁称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银屏再现
影片《母亲》根据高尔基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前苏联基辅电一影制片厂1922年出品。影片以奏鸣曲般的结构形式和一精一美的构图,以及洋溢着纯朴诗意的蒙太奇语言,表现了女主人公尼洛夫娜的革命经历。
作为默片时代经典作品的《母亲》,1958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评选的电一影诞生以来12部最佳片中名列第8;在1978年评选的电一影诞生以来的100部最佳影片排行榜中名列第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