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背靠名满天下的庐山,面朝烟波浩淼的鄱阳湖,周边风景名胜数不胜数,但我最爱的却是哺育我长大的小镇母亲。
四周的小山是小镇母亲温柔的怀抱。这些小山,多到几乎都没有办法给它们一一取上名字,我只知道其中一座叫骆驼山的美丽传说。相传有个神仙叫张果老,赶着一头骆驼和一头驴,经过鄱阳湖的时候,骆驼因为贪恋美景,卧了下来就变成了一座小山。而驴因为一直跟着神仙,修成正果,卧了下来就变成了一座大山,人称“驴山”,后来叫成了庐山。所以当地有“一切看造化,驴子反比骆驼大”一说。
城*还有一个小山,因为山上有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所以我们就叫它“纪念塔”。革命的血雨腥风已经远去,郁郁葱葱的纪念塔成了城中公园,变为老年人活动锻炼的根据地。
小镇穿城而过是一条叫沙河的小河,虽然它的名字很大众很土气,但它却如小镇母亲的乳汁般养育着小镇十几万人口。河水是从庐山上直接流下来的山泉水,所以清澈干净,上游的水甚至可以直接饮用,喝起来清凉甘甜,好像里面放了白糖似的,据说里面还含有许多的矿物质,难怪小镇上的老人长寿,姑娘水灵呢!
每天早晨天麻麻亮,小河的堤坝上就蹲满了一排捣衣浣纱的女人。晚起的懒婆娘,想找一个洗衣服的好位子,就只有等到日上三竿太阳晒到头上冒汗时才有——小河教会了人们勤劳。做饭的时候,人们就到小河边洗菜淘米,垃圾是肯定不能扔到河里的,这样只会脏了自己的嘴——小河教会了人们淳朴。放学的时候,孩子们在小河里游泳、捉鱼、摸螺蛳——小河给了孩子们欢乐的童年。我上小学三年级时就写了一篇《家乡的小河》的作文,还获得全县一等奖呢!感谢小河给了我这么好的作文题材,让我有了写作的信心!
沿河两岸挤满了青瓦白墙的小吊楼和绿叶婆娑的柳树,细雨蒙蒙的季节,远望就是一幅江南水乡图。青瓦白墙之间,就是小镇繁华一时的步行街。小街不长,但据说是明代时的官道。走在逼仄歪斜的青石板铺成的小街,看着两边店面里高高的曲尺形的木柜台和已经斑驳脱色的酒旗幌子,听着卖糖葫芦的和敲板糖的吆喝声,恍如隔世,不知今夕是何年。当然随着新城和开发区们的兴起,小街早已落寞,只剩下几家老字号还在苦苦支撑。
小镇上的名人也不少,远的不说避世爱菊的陶渊明,近的有写小说《小镇上的将军》出名的陈世旭。光悬壶济世的名医,就有身负气功绝技,专治骨科和疑难杂症,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的传奇中医院长李时坚、专治皮肤病的医药世家李国珍、儿科专家老张夫妇和专给穷人看病的赤脚医生殷道文。妙手回春、杏林春暖的故事层出不穷,这些在世华佗们也自然被小镇的人们搁在了心里供奉起来。
我有时常想:是小镇造就了这里淳朴善良、勤劳智慧的人们,还是这里淳朴善良、勤劳智慧的人们成就了小镇。
我的家乡小镇,心中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