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哥、雷哥等等我!”刚进入校门,王君看到了我,拄着拐杖,跳着向我走来。这时我想到了王君刚入初中时,我们互相认识的情景。入学夏令营的时候,他坐在我后面,他拍了拍我的肩膀问:“嗨,兄弟,你叫什么?”“雷龙”,我说道。他笑嘻嘻的说:“那就叫你雷哥好了。”从此雷哥成了我的外号。我也认识了他——王余君。如果他没有骨折,那身型远看像一座山,近看像一座钟,性格幽默,乐于助人,力大无穷,做人做事大大咧咧,可又粗中有细。是老师、是同学眼中的“全天侯捣乱机器”。再看看现在的他,走路拄拐的样子活像一只短脚的圆规。扔了拐杖,用单腿跳着行走就更像是一跳簧人。
就在开学初,他骨折了,音乐课下课,路过操场,初三年锻炼用的跨栏还摆在跑道上,他看到了对此十分好奇,还一个劲说自己体育好。不得不承认,他力气很大、拔河、空心球都是他的强项,跑步时的冲刺跟棕熊有得一拼。但是他的跳跃力的确很差,跳绳上不了一百下,跳高过不了8分米。对于这个情况,我不得不怀疑,他能否跨过。他选了一个最高的栏,他跑到20米开外,做了做准备活动,还故意把关节弄出“嘎吱”的声音。他把音乐课本从口袋里掏出来扔向我,做了蹲距式的动作。飞一般的奔向栏但又突然停了下来。我问他怎么了,他说:“太高了,我过不去。”“我给你做个示范吧。”说着我跳过三个最低的栏。此时他一看就不服气了。冲回原来的地方,又冲向三个栏。这时两边围着很多同学,打算看他的笑话。我清楚的听到,他跳前很激昂喊了一句:“我来啦!”我站一边看着。思绪回到秋运会,他成功杀进实心球六强,最后一投的那一刻我真是记忆犹新。他一手举起那个重的黑球,一手扯去胸前的号码布,高高的把球举过头顶,双腿一前一后绷得紧紧的,身体往后偏了偏,猛地向前投,球在空中划出了一条弧线,“砰”的一声把第二名的纪录牌砸飞了,全场响起掌声和叫好声。那天他也兴奋的满场跑,结果被裁判的皮尺绊倒,摔了个踉跄。此时我担心着这样的“悲剧”重演。他咬着牙,红着脸跳过第一个和第二个栏,在第三个栏出事了,只听他“哎呦”一声,倒在地上。他抱着脚一幅痛苦万分的样子,我想他会不会是装的,就懒得理他,但直到快上课了。看他还是站不起来。这才知道他受伤了。我们便连拉带抬的把他送到医务室检查。在敷冰袋的时候,他不停的问医生,还能不能站起来呀,能不能跳呀什么的,说着说着都快哭出来了。我哭笑不得,只好安慰他:“兄弟,你没事的,你会壮如牛的,继续耕田绝无问题。”他破涕为笑
两周以后,他又回来上课了,上学的装备里多了一副拐杖。但他依旧跟从前一样,上课捣乱,下课打闹。“瘸腿”的他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
这就是他,那个让人爱恨交织的王君。
简评:
语言、动作、情态、心理描写很善于抓住人物的特征,写得“像”,写得生动。
描写中善于运用比喻,如,那身型远看像一座山,近看像一座钟;走路拄拐的样子活像一只短脚的圆规;跑步时的冲刺跟棕熊有得一拼。
在叙述中,穿插回忆,也添增了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