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我的家乡巴蜀地区是一个传奇的地方,它的灵魂深处流淌着诗人的血脉,她就是一个诗的国度。
如果说每个地方都有它独到的标识,那么在我心里,北方地区的壮美在于那无边草原和大漠孤烟;东南地区的秀美在于鱼米之乡和绿水青山;而在祖国西南边陲——我的家乡巴蜀地区,它不但有来自于崇山峻岭、江河纵横的壮丽,更有令我引以为傲的另一种秀美,就是它深远的诗词文化。如果你要来一次自然与文化皆得的旅行,那么请你到巴蜀吧!观巴山蜀水,游诗词国度,这绝对是最美好的一次人生旅行。
从江油,感染诗仙豪情。
李白无疑是中国唐诗的一大杰出代表,他出生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的江油地区。巴蜀此地人文风貌浑厚开放,也由此造就了他骨子里的侠客气质。他自幼随父在四川生活,而他“青莲居士”一号也是取自他的家乡青莲乡。二十四岁时,李白仗剑出川,他独自一人行经了成都,又游历峨眉山。行走在川蜀雄奇的高山巨谷之间,他一扬笔写下了《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般名句,言极了祖国大好河山间的奇丽险峻,不可凌越;负剑闯荡,游遍江湖,他一俯首思得《侠客行》中“十步一杀人,千里不留行”此般千古佳话。试问,如若不是生养在这番豪情的山水之中,又如何能够成就这样一位风流侠客呢?
到成都,沐浴草堂清辉。
相传唐代诗人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一家老小,曾在成都居住了四年。这四年里的生活是无比清苦的,幸得朋友与当地百姓资助,杜甫一家才得以安身在小小草堂之中。可惜上天不遂人意,杜甫的生活时常是苦不堪言的。他叹天,在落魄关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中表达了对天下寒士的慰勉;然而他又绝不肯为自己悲观,浣花溪畔美丽的花月之景时常另他动容,因而名声在外的《春夜喜雨》一诗让我们得以共赏锦官城的浪漫。在这段漫长而清贫的岁月里,四年,他作诗240余首,杜甫以他内心深处的坚韧与博爱,为后人留下了数不尽的精神食粮。
往眉山,亲历东坡故里。
说到巴蜀诗词文化的代表人物,苏轼更是让我不得不提。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的一个书香之家,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和他,都是宋代文坛有名的大家,三人并称“三苏”,同列于“唐宋八大家”之位。今日眉山的三苏祠据传就是东坡一家的故居之地,幼年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同在三苏湖畔游学,良好的人文环境在兄弟二人幼小的心里便播种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后来兄弟二人皆闻名于世,常年分散各处。我想,苏轼的心底一定也是时时还念着四川的家乡的吧,否则他又怎会写出:“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这样深情热切的诗句呢?
来不及细数,沉醉于江油高山飞瀑倾洒的不羁与浪漫,领悟着草堂花畔遗留的凄婉与坚韧,追忆起三苏湖畔小小少年的坚定志气,我已然深陷其间。思绪回到现实,我又一次自豪异常:巴山蜀水,是一方如何神奇之地呀?诗仙,在于此!诗圣,在于此!词圣(我姑且这样称),在于此!
溯近代,感叹人才辈出。
记得在中国诗词大会中看到过网友改编的这样一句诗:“*代有才人出,我辈登临正少年。”古往今来,进步不止,千年的文化积淀在今天迸发,在近代,郭沫若(诗词乐山人)开创新的近代诗歌,巴金引(四川成都人)领近代文学,他们,都是巴蜀儿女新的骄傲!
或许对于诗词的热爱,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亘古不变的信仰,纵然时代变迁,纵然万物更替,这已是我们深入骨血中的热爱。这颗关于诗文化的种子,已被深埋,它使今天的我们,永远铭记诗人的情怀,不舍岁月,历久弥新……
亲,来一趟巴山蜀水之旅吧,来一趟这诗词国度之旅吧,让你爱诗的种子在心中发芽,让你有一个如诗般美好的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