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翁化俗的历史典故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文翁化俗的历史典故

来源: 作文大全2022-02-27 23:21:15
导读:文翁化俗的历史典故文翁化俗:讲述文翁在成都修建官学,招收了大批的官学学生,使蜀地的风俗有所改变的故事,后来,“文翁化俗”这一典故,用来称颂地方官重视和推广教化,...

文翁化俗的历史典故

  文翁化俗:讲述文翁在成都修建官学,招收了大批的官学学生,使蜀地的风俗有所改变的故事,后来,“文翁化俗”这一典故,用来称颂地方官重视和推广教化,治理有方。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文翁化俗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文翁化俗

  四汉时,庐江舒县有个读书人名叫文翁。他勤奋好学,精通《春秋》,《论语》等经典,年轻时便因为贤良方正而被选拔为县令。

  汉景帝时,文翁升迁为蜀郡太守。蜀郡即现在四川成都一带,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文化落后,读书人很少,但百姓都非常勤劳,民风也很淳朴。

  文翁到任以后,对老百姓十分仁爱,但他知道一个地方要发达起来,没有文化是不行的。因此,他决心改变蜀郡百姓不爱读书、不尊重读书人的习惯,使蜀郡成为一个文明之地。

  于是,他首先从郡县的小吏中挑选了张叔等十多个聪明而又喜爱读书的年轻人,亲自对他们训导一番,说:“你们都是我百里挑一的有为青年,我准备把你们送到京城的太学里去学习,费用由郡里负责。希望你们在那里刻苦学习,学成归来,对家乡的风俗教化起一些好的作用。”

  张叔等人都表示,决不辜负文翁对他们的期望。

  于是,文翁便把他们送入京师,在太学跟随博士学习经籍和法令。当时,蜀郡很不富有,为了节省开支,赴京学习人员的文具用品和做衣服的布匹都由文翁派人在本地买后送至京城,因为蜀郡生产的这些东西比京城便宜得多。这样,就可节省不少开支。

  过了几年,张叔等人学成归来,文翁便在郡里给他们安排了重要的工作,并根据他们的学识和实际工作能力,不断地提拔他们。他们中有的人还因文翁的推荐,出任一地的太守、剌史,成了独当一面的地方官。

  其次,文翁还在成都修建官学,招收了大批的官学学生。他为了使蜀地的风俗有所改变,规定凡人官学之人,可以免除徭役;凡成绩优秀的,便选拔为郡吏;其中最优异的,送到京城太学学习。另外,他每次到下属的'县里去视察,都选一些学业优良的学生和自己同行,以引起其他人的羡慕。这样一来,官学成了热门,不少富人子弟为入官学,还不惜用金钱买名额呢。

  从这以后,蜀郡风气大变,要读书的人越来越多,蜀郡的百姓逐步改变了各种粗俗的陋习,变得文雅起来。到汉武帝时,朝延看到蜀郡的做法很好,便向全国推广,于是各地都成立了官学。

  文翁死后,蜀郡的人民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建了一座文公祠,岁岁奠祭。

  后来,“文翁化俗”这一典故,用来称颂地方官重视和推广教化,治理有方。

  典出《汉书·文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