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巴马修道院
经典名著
司汤达的代表作《巴马修道院》创作于1839年。它以复辟时期的意大利为背景展开故事。巴马是意大利的一个小公国。主人公法布利斯和他的姑母都是拿破仑的崇拜者。法布利斯听到百曰政变的消息,就跑到法国投奔拿破仑,却被当做间谍投进*。出狱后,偏巧碰上了滑铁卢战役,目睹他的英雄的惨败。他回到意大利后,由于哥哥告密而被追捕。后通过姑母的关系,谋得副主教之职。因误杀人,被送进要塞,一爱一上要塞将军的女儿克莱利娅。最后,克莱利娅嫁了别人,法布利斯当上了红衣主教,但他却郁郁寡欢,终至忧郁而死。小说通过法布利斯一生的经历和他的理想幻灭过程,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前期欧洲风云变幻的局势,抨击了封建制度的残暴,表现出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小说人物形象生动,心理描写细致。这部仅用52天写成的长篇巨著使作者生前获得了广泛的影响和赞誉。
作者风采
司汤达(1783-1842),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创始人。本名亨利·贝尔,1783年1月23曰出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城。7岁丧母,从小受外祖父影响,很早便阅读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的著作。年轻时曾加入拿破仑军队,先后随拿破仑南征北战。波旁王朝复辟后被扫地出门,在意大利旅居7年,开始从事写作,完成《海顿、莫扎特、梅达斯太斯的生平》、《意大利绘画史》等。
1822年,匿名为英国报刊撰写巴黎的通讯报道,这些文章在他死后集成《英国通讯集》。1823-1825年,发表文艺论文《拉辛和莎士比亚》,提倡“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此后创作了一系列小说《阿尔芒斯》、《红与黑》、《红与白》、《巴马修道院》,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红与黑》和《巴马修道院》。
银屏再现
影片《巴马修道院》改编自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同名小说。
法比里斯结束了在那不勒斯的学一习一后回到巴马。他在修道院见到了姑母桑塞福里纳公爵夫人。桑塞福里纳公爵夫人在巴马是红极一时的人物,深受亲王宠一爱一,同时也深得伯爵青睐,但公爵夫人却拒绝了他们。
一天,法比里斯在一次无意中错手杀人,亲王利用权势,指使警长判他拘禁要塞20年,在囚牢里,他结识了*长的女儿克蕾莉娅,两人相一爱一了。在克蕾莉娅的帮助下,法比里斯越狱成功。克蕾莉娅的父亲因此被解职,她不得已嫁给一位富有的侯爵。当隐藏在彼尔蒙的法比里斯得知这一消息时,他返回巴马修道院。他见到了克蕾莉娅,然而法比里斯再次被抓,为了救出法比里斯,桑塞福里纳公爵夫人让步了,她答应了亲王的要求,法比里斯被释放,克蕾莉娅回到了丈夫身边,而法比里斯从此隐居于巴马修道院终此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