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19观后感1200字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我的1919观后感1200字

来源: 作文大全2023-08-05 22:50:24
导读:【第1篇】《我的1919》这部影片以独特的视角——作为当时中国政一府外一交一全权代表的顾维钧的回忆为切入点,真实再现了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大使与列强智斗...

【第1篇】

《我的1919》这部影片以独特的视角——作为当时中国政府外全权代表的顾维钧的回忆为切入点,真实再现了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大使与列强智斗的过程及国志士肖克俭在巴黎与列强抗争,最后以死明志的故事。

顾维钧,影片的主人公,年轻,一表人才,他的身上,似乎拥有一切优秀的品质,而他所做的种种,也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无可指责的国青年。为了争取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五个席位,他和陆征祥总长前去拜访法国总统克里孟梭,表现得不卑不亢,深受克里孟梭赏识;美国充当“和事佬”,希望中日能友好协商解决山东问题,当日本貌似公正友好地表示不会攫取山东的主权而只是拥有在山东行使经济特权时,他毫不客气地讽刺日本是捡个钱包把钱拿走还 给主人一个空钱包,愤然离席;在面对大国的刁难时(要求中国代表在下午三点前阐述自己在山东问题上的观点,而他们接到通知时已是将近两点),他顶住国内政府的压力,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说,斩钉截铁的指出:“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语出惊人,获得全场一致的掌声。

正是应验了那句话,“弱国无外”,他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付诸东流,举办国法国权衡各种利益,最终仍只给予了中国两个席位,而山东问题,英法美三国左右权衡,最后仍然决定牺牲掉中国来获取自身的利益,将山东转让给日本。这所有的一切,早已不是一个外家所能左右的结果,尽管直到最后陆征祥总长都灰心丧气绝望的时候,他还 相信“我们还 有机会再争取”,只是局势,早已不是他顾维钧一个人便能力挽狂澜的,无论他再出色,再如何才华横溢,因为他的背后是一个软弱无能的政府。

失败,代表成员成了众矢之的,更有甚者,说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愿意以三个人头来换代表成员的一个人头,之前的担忧“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中华民族的罪人”似乎正在成为现实。国内政府叫他们签字——他们倒像成了卖国贼。

与顾维钧相对应的另一个人,他的好朋友肖克俭,是个不折不扣的国主义者,领导工人游行罢工,为争取山东权利,为废除“二十一条”领导法国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游行示威,最终视死如归,在凡尔赛广场自焚,以死来*《巴黎和约》的签订,他把自己的满腔热血献给了深的祖国,相对于顾维钧,他的国是激烈而直白的,引起无数国者的共鸣。

似乎肖克俭这个人物的出现就是为了与顾维钧相对照的,肖克俭的激烈而直白的国容易被人们所赞同,但是谁又能说顾维钧不是同样国的呢?他在和会的最后,拒绝和约签字,在未接到国内政府关于任何拒绝签字通知的前提下,仅仅从这里,便可知道他对自己祖国的感情,他与肖克俭不同的只是,他在运用自己的方式与手段来表达自己的国热情。

影片中还 有另一个人物——中国代表长、外总长陆征祥,某种程度上他是软弱的,亦如身后那个软弱的政府,只是他那句“取消顾维钧的资格我立刻辞职” 而得以保住顾维钧的全权代表资格,只是他最后黯然离开巴黎,称政府叫他在和约上签字而他的良心不让自己签字,由此可见,他也绝非就如以前我所以为的那样是一卖国贼的形象。只是当时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国内环境,还 有他所处的位置的尴尬,是很多人并不能理解的。

国有很多种,国的人也有很多种,我至今仍然不能说清顾维钧和肖克俭的国方式究竟孰优孰劣,只是他们身上都具备着那份国的热情,这是毋庸置疑的。肖克俭这个人,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存在过我并不清楚,因为查不到真实的资料,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我只想说,在我们去判断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时候,或许该设身处地地去还 原历史的本来面貌,还 原任务所处的特定环境和位置,这样才不至于一棒子把人都打死,才可以看清历史的真相,这是我们面对历史时应有的,也是影片为我们提供的另一个视角。

如今的中国早已走出了“弱国无外”的影,当我们能在国际上以大国姿态行事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忘记,中国外的先行者浴血开路的那段悲怆的历程,我们要铭记历史,刻苦奋斗,强盛祖国。

【第2篇】

“当某一个世界离你远去的时候,你意识到这是历史。”影片开头由顾维钧口述的历史定义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远远超过了文字本身的力量。不经意间,1919年的那个世界,和我们已经隔了整整90年的历史。时间的齿轮从来就不会为了某些或某个特定的历史时刻而停止转动,也许有些残酷,但这就是现实,这就是历史。

看完这部电影,突然间非常感伤,生命的重量原来可以这般诠释。比如最终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焚的肖克俭,带着年轻人固执的倔强脸庞,在熊熊烈火中忽闪忽现的坚毅眼神,你会发现,其实在那个悲愤到极致的时刻,他就像个孩子,把祖国当作自己母亲的单纯孩子。誓死捍卫中国的完整领土。于是,愤怒的鲜血染红了四万万中国人的眼睛,刺痛了四万万中国人的心。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中,我们应该过得有意义。生命是何其宝贵更无需我们再去说明!可是,生命在国家和民族的危亡面前却是如此的卑微和渺小,以至于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了,死亡都不算什么,那还 惧怕什么呢?

记得自己从教室出来对同学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活在那个时代,我也不怕死亡,我觉得生命在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相比较简直就是微乎其微,个体显得微不足道,时势造英雄,而且会造出无数个英雄。”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我们的生活过的平静且幸福。

或许过惯了平静生活的现代人,偶尔会向往那个高歌猛进、铁血奔流的激昂时代,想象自己把壮丽的青春奉献在祖国的热土上。当然,这是一种美好的想象。可更重要的是珍惜眼前,珍惜现在!

影片中的法国姑让娜就是这样一个懂得珍惜现在的女孩,战前的她是个美丽富足的贵族女孩,因为战争的摧残,她和她的母亲曾经不止一次的诅咒这该死的战争,是战争夺去了她们以前拥有的一切,高高在上的贵族身份,与生俱来的贵族血统,不可*的尊贵地位,充裕的牛,美味的酪……这些统统都消失不见了,一去不复还 。可战后的她并没有因此崩溃,她开始面对现实,反驳她母亲自以为是的贵族主义,在看到从顾的盘子里抢食物塞得满嘴都是的她而后难受地泪流满面时,心开始扯得生疼生疼,战争让这个本该活在美好生活中的善良女孩慢慢地学会坚强,学会成长,也学会去珍惜眼前的人和事。

她大胆的对顾维钧说:“我有个想法,将来有机会,我一定要到中国”。中国透过她向往热切的眼神,就是世界上最美的天堂。之所以用这么多文字来描述让娜,是因为她带给我感动、美好和纯洁。

一直忘不了肖克俭从狱中出来时带着的那块麒麟玉,法国狱警不释手的一个劲的说漂亮的麒麟玉,肖说他是中国神化的一种动物,走了之后他又补充道,它象征着幸福。我当时想,这麒麟玉一定也暗示着中国光明的未来和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好像幻听,又好似做梦,总觉得让娜用生涩的中文一遍一遍地说着“我你”的时候,不仅仅是在对顾维钧说,更是在对中国说。

在面对帝国主义“修改不允、保留不允、声明不允”的情况下,陆征祥彻底的崩溃了,他说他不敢违背中国政府的要求,也没有勇气在和会上拒绝签字,怕成为历史罪人的他最后选择了逃避,他说他已经老了。顾维钧明显的愤怒了,两行沉重的泪水就这样从这个无比坚强镇定的中国男儿眼睛流出,而他的嘴里却还 得忍着痛对着陆夫人说“对不起,打扰了”,就这样挂着泪水走出陆征祥的住处。

一个人可以老去甚至死去,可一个国家呢?我想起了艾青的诗,想起了美丽的荆棘鸟,也想用和它一样嘶哑的声音,歌唱我们的中国大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