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以饮见人生,以食见天下】
中国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最突出的便是早已返璞归真,藏匿于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它在它所存在的千年光阴里哺育着中华儿女,见证了或战争或和平,经历了国泰民安的开元盛世,也目睹了人间地狱般的一次次大*。朝代在改变,社会在进步,而一成不变的却是伟大的一餐。
中国地域辽阔,从而催生出了许多种食物,而我们,春天吃山中青笋;夏天吃着稀粥;秋风起了,有膏肥汁满的大闸蟹;寒月则围在一起吃火锅,这暗含中国人民对自然的理解,对时间对时节的顺应。小时候,考试前老吃鸡蛋,长大后,肚子里有点墨水了,仰望星空要气吞山河;俯视人间,不食一点人间烟火;将要到社会上闯荡了,长辈告诉我们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等我们品尝过生活的滋味了,就要吃一堑长一智,不过当你有朝一日吃香的喝辣的时候,就当咀嚼人生,就当明白,不偷”吃”,不坐“吃”山空,便是人生的戒律。我觉得这种以吃应百事应是我国独有的文化吧。
当一个孩子呱呱坠地,亲友就要吃红鸡蛋,红色以表喜庆,“蛋”表示生命的诞生,而“吃蛋”则是寄托了中国人传宗接代的愿望;人在生日时要“吃”,在结婚是要“吃”,在一甲子时更要“吃”,这种吃看似是一种动作行为,实际上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借“吃”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生命的态度。吃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已经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或对生活方式,或对亲友挚情,或对礼仪的文化的感悟和理解;同时食物也在这千年光阴变化中保持不衰的生命力甚至生根蔓枝愈发旺盛了。
精
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精便是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选菜精细,用心专一,方可成就一桌美味,而如今,精英、精致生活.......这些词语恐怕是耳熟能详,所以“精”已经贯穿了人们的生活,用最专一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用最精彩的语言诠释生活,“精”是内心对自然,对社会的爱,也是对世界规律对天道轮回的理解。
情
食物,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的媒介,饮食只是一种别开生面的交流活动,在朋友离离合合,送往迎来之际,大家都习惯在餐桌上表达或惜别、或欢喜之意,而中国饮食所独有的这种“抒情”的功能,这不但体现了从古至今的“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思想,更是母亲将情感注入其中,并将其牢牢的刻在游子的舌尖上,这时食物寄托了浓浓的亲情。亲友们的或关爱或担心都蕴含在这食物中,这时食物已经不能称为食物,而是或游子或亲友的心。
礼
“礼”是指饮食活动中的礼仪性。中国饮食讲究“礼”,这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生老病死、送往迎来、祭神敬祖这些都要“做礼”。“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三礼”中几乎没有一项不提到祭祀中所用的食物的规格,这正是礼最直接的体现。在这里礼不只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精神——对自然的敬畏,对亲友的挚爱,对先人的缅怀.......中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礼始于周公,善于孔子,盛于董公。而如今各种繁文缛节已经被废除,礼变得越来越淡化,人与人越来越平等,在这样人与人之间是否就不需要礼呢?否也!现在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相互尊重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一种道德修养,对他人的充分肯定,这些难道不是礼?礼并不是一定要三叩九拜才算完事,礼不过只是自己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要乐于助人,在别人帮忙后要说谢谢......诸如此类的,我认为均可称为礼,礼包含万物,却又归咎于一点——个人修养。而礼具有春天班温柔的气息,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各种礼仪以不同的旋律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礼用他那气息造成了中华千年的璀璨文化,并渐渐形成了中国独有的文化儒家思想。
箸
而在生活中单单有食物哪可不行,还得有筷子,中国的筷子标准长七寸六分,这表示人的七情六欲;上方下圆,象征古人认可的天圆地方,人一双筷子有暗含了太极和阴阳的理念,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二就是一,一就是二,一中含二,合二为一,这也是为何称之为一双筷子而不是两只筷子的原故。在日常生活中筷子于刀叉不同,筷子可以解放人的一只手,所以中国在这千年的光阴中陆续淘汰了三大饮食器具之二——手和刀叉,而转向于合作性更强的筷子,善于合作,这亦是中国人的本质,无合作,何来长城,无合作,何来紫禁城,无合作,何来中华璀璨的文化!
食物,这个无论是皇权富贵,还是平民百姓都要需求的东西,它多寡随意,丰俭由人,在某种意义上,在食物眼中人人生而平等,饮食包罗万千,却又浓缩在人们身边,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食物在胜负成败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一个朝代的兴衰也与食物有关,乱世时,食物稀少,而盛世时“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对于帝王来说,百姓即水,即能载舟,亦能覆州;而对百姓,食物就是水,以水载万物,方能成就人生。精、情、礼、合作,五字虽俭,但是却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用礼来约束自己,方能随心所欲,不逾矩;用情来感化他人,方不负人间一回;用专一的态度去面对人生面,方能踏破巨浪,带着合作去面对挑战,方能成就新的自我;精、情、礼、合作五字铸成了成功的基石。以饮见人生,以食见天下。如是也。食物虽小,却包含万物,包含对山川,对草木乃至对社会对自然的理解和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