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这几天,我读了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
有人说,《呼兰河传》像萧红的一本自传而又不是自传。而茅盾所认为,《呼兰河传》不是一本严格意义的小说,而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这些都是别人眼中的《呼兰河传》,真正看完《呼兰河传》后,我则觉得,《呼兰河传》是萧红在为自己儿时的家乡呼兰河所代言。借萧红手下的笔,描述出了以儿时萧红眼中形形色色的呼兰河。
这不仅仅是萧红自己的一本自传。这是以一个小女童的视角所看到的呼兰河的风土人情。
萧红如林海音一般,用精湛的写法再现了当时呼兰河的情景。将每一个人的性格都真实的反馈在纸上。让我们看着书,就很容易联想到当时小萧红所在的呼兰河,当时小萧红身边的人或事。虽性格不同,但他们纯朴的民风在萧红笔下可是一点也没少的。让人读着读着就会想到自己的童年。
读《呼兰河传》时,我很容易将自己带入其中。看到好笑的地方我会笑起来,看到可怜人是我也会替他伤心。在其中我更少读到了各种风俗,更近地了解到了他们的生活。而在里面读到了曾经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原著《火烧云》和《祖父的园子》,更是意外之喜。
茅盾曾写到:“《呼兰河传》给我们看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是的,萧红也多次在《呼兰河传》中提到“荒凉”、“寂寞”,但我觉得,萧红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小城生活有寂寞,必有开心,虽单调,但每天都在发生新事情。
我没有茅盾那么有文采,文学。如果实在让我用一句话概括,评价《呼兰河传》的话,我只能说:“这是萧红纯真的孩童回忆。”
【第2篇】
光点
——读《呼兰河传》有感
伴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奶茶,坐在窗前,捧着萧红的《呼兰河传》已看了许久。透着紧封的窗户,窗外一片冷寂。这个冬天,像呼兰河镇的冬天一样寒冷,此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突袭武汉,为防止疫情蔓延,武汉封城,紧接着全国各地封城,新型冠状病毒让人们谈之色变、惊恐不已,家家户户关起了门减少外出,居家隔离 。透过窗外,昔日喧闹的街上一个人也没有,也没有几辆车子,与往年的春节假期天壤之别,整个天空就像萧红笔下的呼兰河镇的天空一样灰暗、阴沉。
放下手中的《呼兰河传》,我看到电视上有这样一幅幅画面,一批批医务别工作者和家人告奔赴武汉,有的怕家人担心,瞒着家人去做支援;一辆辆大巴装满各种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星夜兼程驰向武汉;一位环卫老大爷走进派出所,二话没说,放下一叠钱和一张纸条转身就急匆匆离开了,纸条上写着“急转武汉防控中心,为白衣天使加一点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样的感人画面实在是太多太多,此时,那布满阴霾的天空似乎被什么穿透,洒下一些光点,照在大地上,一股股希望的力量播撒开来,让人们不再绝望。
而呼兰河镇上的画面依然是灰暗的。当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吞噬了无数生命时,没有一个人去帮忙填平这个*人的泥坑。小团圆媳妇原本健康活泼,没能逃过婆婆的虐待,在跳大神式的拯救中,被抬到大缸里被热水烫昏围观的人们是多么的蒙昧无知和冷漠;人们认为冯歪嘴子因为贫穷而绝望时,只关心他什么时候上吊.......
无论是电视上还是我生活中的人们与呼兰河镇人们有着天壤之别。邻居之间互相帮助。我的妈妈和舅舅都是小区志愿者。好几次,我看见妈妈,舅舅还有邻居阿姨自备口罩,手套早早地出了门,顶着冰冷的雪花,在小区门口给进出的的人量体温,登记信息。许许多多平凡的人们给灾难带来希望。此时,穿透阴霾的光点似乎更多更密了,然后汇聚成一道道光束,照耀在人间,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田。
光点依然在汇聚,光束逐渐在相连,疫情的阴霾最终被冲散,现在呼兰河镇上的人们也早已沐浴下了阳光之下,心中有希望,心中很晴朗!
【第3篇】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难忘的书,内心百感交集,久久不能平静,它就是?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全文以“我”的视角,描写了一个东北小城的风土人情。别样年华的童年故事里,有欢乐,有悲伤,还有形影不离的孤单。她一生可能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在祖父的院子里,这是她唯一的慰藉。吃吃黄瓜,捉捉蚂蚱,追追蝴蝶,不想玩了就给祖父帮帮“倒忙”,玩累了,帽子往脸上一遮,很惬意地美美的睡上一觉,每一天都那么充实快乐。祖父就像一缕淡淡的阳光,轻轻的拨开她人生中的阴影。
这本书给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有很多:如小团圆的媳妇被折磨而死,封建旧社会的愚昧无知显露无疑;东二街上有个六七尺深的大泥坑,这个泥坑就是一个“大杀手”,车夫和马经常翻进坑里,还淹死许多小动物,他们想了许多方法,如:拆墙,种树,却没有一个人想到把坑填平,那时的人们习惯了顺从自然,不敢违抗所谓的“天意”。说到这,我想起了曾姥姥的脚,在当时叫什么“三寸金莲”,那次看到曾姥姥的脚被裹的完全变了形,从第二个脚指头开始全部裹到脚底压着,看着我都疼。哎,封建社会这些可怕的陋习啊,真可怕!
通过作者的描写和追忆,封建旧社会的习俗所控制的愚昧整整影响了一代人,传统的习惯已化为人们的集体无知,甚至深入骨髓。庆幸,我生活在这个和平幸福的年代!
【第4篇】
读《呼兰河传》有感
“这是一条彩色的河,在无际的沙漠中缓缓流动,变幻着颜色。我赤足在河边,用透明的玻璃瓶盛满我喜欢的色彩。这,便是呼兰河的颜色,更是珍惜现在,缅怀过去的颜色。”读完《呼兰河传》,我内心五味陈杂。
《呼兰河传》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所写,本书详细记载了她的童年故事。著名作家茅盾曾经称它为“它是一首叙事诗,一副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歌谣。”呼兰河这座小城,是那个年代寒冷而荒凉的东北边远小城的真实写照。从小胡同到大泥坑,从豆腐店到机房,在那个年代,远远没有如今的车水马龙,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已经是一大可喜的事情。
尽管当时社会落后,但是作者的童年是幸福的。“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这一段不禁让我想起了乡下祖母的菜园子,暑假的时候,妈妈带我去过。蓝的天、白的云,还有虫鸣鸟叫,好不热闹。
文章第五章提到了团圆媳妇,这一章让我很难过。十二岁的年纪,却被当做为童养媳嫁人了。“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让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打得是着点狠了,打昏过去了。可是只昏了一袋烟的功夫,就用冷水把她浇过来了...”很难想象,只有十二岁,却承受着非人的折磨,没过多久,团圆媳妇就已经离开人世了。她还活着的时候,大家的愚昧无知用开水浇灌她,为她“驱鬼”,看到这里,我内心十分的难过。“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这一句话大概是给团圆媳妇最真实的写照了。
随着岁月的变迁,昔日的呼兰河已经变换了模样,那个年代的愚昧、封建也已经被历史的尘埃所覆盖。团圆媳妇的悲剧已经不会再重演,我很庆幸我能够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健康的成长,能够在祖国的呵护下勇敢地朝着梦想出发。我很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也一定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