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作文(600字):给予孩子情绪上的认同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小学五年级作文(600字):给予孩子情绪上的认同

来源: 作文大全2023-08-22 22:35:30
导读:作文标题:给予孩子情绪上的认同关键词:认同给予小学五年级本文适合:小学五年级作文来源:本作文(600字)是关于小学五年级的作文(600字),题目为:《给予孩子情...
作文标题: 给予孩子情绪上的认同
关键词: 认同 给予 小学五年级
本文适合: 小学五年级
作文来源:

本作文(600字)是关于小学五年级的作文(600字),题目为:《给予孩子情绪上的认同》,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给予孩子情绪上的认同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

奥利奥妈妈

经朋友推荐,最近阅读了张德芬著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被誉为华语世界第一部身心灵小说,名列*各大书店畅销排行榜,被称作都市身心灵的修行课。我前后阅读了三遍,除了带给我身心的舒畅之外,更从中感悟到了应该多关注子女情绪方面的认同和支持,特与大家分享!作者在书中经常有这样的提问:为什么我不快乐?“为什么我不能拥有我想要的生活?”,书中带着你一步步从理性科学的角度看到大多数人困惑的成因,且从身心灵三个方面去探讨、研究主宰着我们人生的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地在操控我们的身心。

主人公若菱是一位都市白领,和多数白领一样,每天处在焦虑、对人生的困惑状态,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一位智者(书中的老人),开始了寻找真我的旅程,老人给她留下功课:“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东西?”——健康、快乐、财富等等,最后老人揭晓答案:是爱、喜悦、和平,追求权利、财富、健康,最终目的还是在追求喜悦与内心的和平。快乐和喜悦最大的差别就是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食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有些父母的确可以表现出真爱的特质,但是很多父母却是以爱为名,把孩子视为自己的财产,让孩子为他们而活,而不是尊重孩子自己的生命历程。“我为什么不快乐”——因为你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忙碌、忙碌,每个人都很忙碌。

追求、追求,每个人都在追求。

但是为什么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我们人类,却没有愈来愈好呢?老人说:“我们从小到大,都有一个意识,那个意识在你小时候有记忆以来,就一直存在,陪着你上学、读书、结婚、做事。所以,有一个东西在我们里面是一直没有变的,这个内在的真我不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随着死亡而消失。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天天在演戏?扮演好员工、好朋友、好国民、好子女、好媳妇、好女婿、好父母,甚至好人;然而在戏份中,有多少是我们心甘情愿演出的?为了演好这些人生大戏的不同角色,我们每个人都要因地因时地带上一些面具,这就产生了认同于我们的身体、情绪、思想和角色、身份等“小我”或“自我”。

为什么真我就是爱、喜悦、和平?老人说:“你看看所有的小baby,每个人看到小baby都会打心眼里涌出一股喜悦和爱。孩子的苦恼是属于生命能量自然的一种流动,完全无损于他们的本质。哭完、闹完,他们可以一下子又回到内在和平的喜悦境界。是大人自己没有办法承受,反而去打压他们,才造成的问题呀!”可以说我们人一生下来就有的一些性格倾向,像外向、内向、悲观、乐观等。然后我们后天的环境,像家庭、学校、社会、朋友等等,都会帮助我们在童年的时候定好一些游戏规则,让我们创造了种种的价值观和信念。”

书中剖析道:你在妈妈肚子里还是胎儿时,此刻所在的空间,很柔软、很温暖,在一片黑暗中,四周都是水。你像一条小船轻轻摇曳,还听到很大声、有规律的鼓声,扑通、扑通,那声波抚遍了全身。还有流水的声音以及其他不规律的一些声音,你充满了好奇。温暖的怀抱,突然从四周挤压过来,只是一瞬间,但却是你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你开始感到有点不安。过了不久,又是一下。你开始莫名其妙地担心了,这是怎么回事?可是那种挤压越来越频繁,完全打破了你在梦海上安宁舒适的徜徉。你最后总算通过了隧道,感觉到了一个无比光亮的空间,有人用力在你屁股上打了一掌,你一下子哇的哭出来。看到周围尽是些陌生的东西,那个每天供养我吃喝拉撒的环境呢?那个我的生命的源头呢?没有了吗?失去了吗?你使劲地一直哭,惊吓地哭,恐惧地哭,没有指望地哭......我们出生时这种戏剧性的创伤记忆,就会被我们的细胞保留下来。

我们出生之后有多少人能够幸运地在一出生就由母亲一直怀抱着,饿了就吃奶,哭了有人抚慰?大部分现代的教育说不要宠坏孩子,要定时喂奶,没到喂奶时间即使宝宝饿了也不可以喂它,孩子哭的时候让他哭,免得宠坏了老要人抱!而刚出生的孩子最需要无限的爱和抚慰。孩子出生了,经历过那个巨大的创伤和惊吓,与提供自己生命所需要的源头分离,一开始你很迷惑,不知道为什么居然自己肚子饿了会得不到东西吃,因为你以为你与这个世界是一体的。于是,我们慢慢学会了,我及我的身体和这个世界是分离的了。为了保持自我感,我们就发展出了小我,在这个世界上抓取所有我们能抓取到的东西。因为小我是如此的虚幻、脆弱,所以它需要更多的抓取、获得,才能延续它软弱的生命。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每个人天生就有很多无名的恐惧感和分离感,就变成了一种存在性焦虑,成为我们每日生活的背景音乐,不停在播放。

很多父母管教小孩,督促孩子要守规矩、用功念书,有多少成分是掺杂了怕小孩出去丢自己的脸(怕人家说你教的孩子怎么这么没教养!我自己就曾对儿子说过这样的话),或是希望、期待孩子能为他们的小我带来光荣,甚或是将自己对未来无名未知的恐惧投射在孩子身上,加重他们的负担?比方一个母亲,她的孩子要和朋友去远足、郊游,他决定要去的时候,母亲担心年轻人出远门会发生危险而试图阻止,但是孩子大了阻止不了,所以他出门的时候,母亲就耳提面命他要注意这个、注意那个......在后面一直唠叨......,母亲在孩子出门的时候,给了他当然是不好的负面能量。母亲之所以会这么做,是由于她无法承担一丝丝可能会失去儿子的危险,于是把自己的恐惧投射到孩子身上,母亲的本意是处于关心,所以把提醒孩子当成是一种爱的表达,还是处于恐惧地把担心投射在孩子身上,给他很多压力。天下的事只有三种:我的事,他人的事和老天的事。一个人的命活多长,是老天的事,一个母亲再怎么样努力去保护孩子都是无法与天命违抗的。无论你多么爱他,多余的担心就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

现代每个人都面对的难题是情绪!什么负面情绪最困扰你:愤怒、悲伤、焦虑、恐惧.....”这些情绪都是一种能量,尤其对孩子来说,一些天生的恐惧,所求不得的愤怒,失望落空的悲伤,都只是一种自然生命能量的流动而已,它会来,就一定会走,坏就坏在父母对这些孩子身上自然流动能量的态度。

很多孩子不习惯一个人睡觉,很害怕自己呆在漆黑的屋子里。可大人们说要勇敢,很多孩子把恐惧深深地压在心底。 所以,这些被否定、压抑的情绪,像你的悲伤和恐惧,就滞留在我们的身体里。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大人不是想帮助他立刻消除(买糖给你吃哦,别哭了/再买一个给你就是了,别伤心/明天我带你出去玩,别气了),就是否定他的情绪(这有什么好哭/好气/好怕的),要不然就是打压(不准哭,再哭就揍你/不准发脾气,小孩子凭什么生气)。看到这觉得这些话竟然经常是自己听到和说过的。无论采取以上任何一种的策略,孩子的情绪从来没有被认可、被接受,所以它们也从来没有离开。要记得,给孩子无限的情绪上的支持和认同。

儿子是一个比较情绪化的孩子,也会经常发脾气,虽然有时我不知道他的脾气从何而来,可我知道要给予孩子发泄情绪的权利,一般我会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过不了多久他自己就没事了。看了这本书后,在他有时莫名其妙发脾气时,老公是一种强硬的态度,就像上段所说的的方式,而我试了几次同样的一句话:“妈妈特别理解你现在心情,如果是我,我也会生气的。”效果立竿见影,他马上会扑到我的怀里或把我叫到卧室跟我咬耳朵,主动告诉我到底为什么闹情绪。

很多人都会担心对孩子情绪的支持和认同,是不是会宠坏孩子?书中提示:情绪的支持和认同,只是去接纳孩子的情绪,不去阻止或是否定,但是行为规矩还是要遵守的!比如说,小孩子在吃晚饭前要吃糖,你不给他,他生气在地上打滚。这时候,你把他抱起来,告诉他‘我知道你很想吃糖,那个糖真的很好吃,妈妈也想吃,但是现在要吃饭了,吃饭以后,妈妈和你一起吃’,孩子如果还继续哭闹,你可以说‘哦,我知道你吃不到糖好生气,好伤心哦,我们让你摸摸它,跟他打个钩钩,说好吃完饭就吃它好不好?”这样孩子的情绪可以充分地被理解,而且他也可以*地发泄情绪啦。”情绪就是一种能量,会来也会走,大人不要干涉,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怎么去处理自己的情绪,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无限的爱和支持。如果你用转移的方法来教孩子避开负面情绪的话,孩子长达以后就学会了用代替品来逃避情绪,什么抽烟、吸毒、网络游戏,还有那些工作狂等等。

书中说到,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挑剔很多东西,吃的、穿的、用的,还有自己的亲人、朋友......可是我们却从来不挑剔自己脑袋里面的思想。谁曾经想自己的思想可能会“骗人”呢?那么,我们的思想是怎么来的呢?父母、老师、电视、社会、朋友......?父母告诉我们要聪明、能干、勇敢、独立、听话、懂事......,最后出现的是一个满负重责大任的脑袋。可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面的,我们有勇敢的一面,就一定有胆怯的一面,因为这是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我们是一个完整的人,不可能只有一面而没有另外一面的。再能干的人,再完美的人,也会有力不足以逮的地方。但是因为你被告知‘应该’要‘勇敢’,所以你怯懦的一面呢?如果从小就被灌输“你必须要能干”的这个理想,那么你不能干的地方,你能力有所欠缺的地方,一定会被否定和压抑,所以凡是不被允许的那些特质,就被我们压抑在潜意识里面。这些东西,就是心理学家荣格说的“阴影”。这些被我们压抑下去的阴影,还有我们从小到大不被父母、环境认同的各种情绪都是没有释放的能量。它们会不时浮上台面,造成我们的困扰,这样看来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在潜意识当中一定有某种阴影存在。

我们却不想去看这种阴影,于是我们就发展出很多策略来逃避这些蠢蠢欲动的不安、浮躁、突如其来的暴怒、莫名的忧伤,还有脑海里喋喋不休的‘你不够好,你是错的,你不如别人、你不够完美’的紧箍咒。我们发展起来的策略有:拼命工作、酗酒、抽烟、各种瘾症、看电视、追星族、过度运动、帮助别人、不停地读书、学习、泡夜店、换伴侣、换工作、在生活中制造各种戏码,难道这就是产生90后非主流的原因所在?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家长和孩子之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代沟会越来越大的原因所在?

这些负面的情绪就像黑暗一样,你驱散不走它们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带进光来。光出现了,黑暗就消融了,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 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剖析了人从胎儿起所拥有的爱、喜悦、和平的状态,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产生了焦虑、困惑等等许多的负面情绪到最终回归到这种喜悦、和平状态所采取的一系列解决途径和方法。老人在最后给若菱的信中说:“记得,要把你的祝福跟所有的人分享,因为分享就跟感恩一样,分享出去的愈多,你回收的就愈多。祝福你,孩子!”

昨天和儿子回姥姥家,带着他和一岁半的侄女小宇去公园玩蹦蹦床,看着妹妹灿烂的笑容,儿子突然说:“妈妈,我好想回到童年啊!”在那一起看孩子的弟媳问:“昊昊,你现在不就是童年吗?”他说:“唉!我说的是两、三岁的时候。”我问:“你为什么这么说?”他说:“你们每天都训我,把我训的干干净净。”我说:“如果你做得够好,大人又怎么会训你,每个孩子都是在大人的管教下长大的,你有不遵守规矩的时候当然会训你,我们这样做让你很心烦吗?”他无可奈何的耷拉着脑袋说:“不烦,我已经习惯了。”我一下子觉得很郁闷,我总觉得自己在面对他的情绪方面做得已经很好了,也都给予理解和认同,可是他现在对我说他仍然不是很快乐。子女教育是个永久的话题,社会的快速发展、孩子们的思维方式、成长环境同样在发生变化,但所有家长一颗爱孩子的心永远都不会变,我们要以不变应万变,只要我们付出真爱,找回真我,我们同样可以和家人共同拥有爱、喜悦、和平的状态,人的一生本来就很短暂,为什么不能在愉悦、和谐中度过?老公这几天不在家,等他回来看来我们要好好沟通一下,我很庆幸能够看到这本书,可以先深入剖析自己,只有自己的情绪问题调整好了,才能给予孩子,也同样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跟您带来心灵上的感悟和帮助。

width="350" height="68" type="application/x-mplayer2"pluginspage=""
name="MediaPlayer1" showcontrols="1" showpositioncontrols="0"
showaudiocontrols="1" showtracker="1" showdisplay="0" showstatusbar="1"
autosize="0" showgotobar="0" showcaptioning="0" autostart="1" autorewind="0"
animationatstart="0" transparentatstart="0" allowscan="1" enablecontextmenu="1"
clicktoplay="0" defaultframe="datawindow" invokeurls="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