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科举制度残害了无数人的灵魂,它剥去了人们内心洁白的衣裳,露出了黑暗、丑陋的皮包骨。人们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使读书人的精神受到严重摧残。范进就是这么一个花费了自己的一生去读书的可怜、可笑、可悲之才。
范进从二十岁开始考,直到五十四岁才考上个秀才。好不容易考上了,却还是遭到胡屠户的唾弃、辱骂。面对人格上的污辱,他也只是唯唯诺诺,没有一点反抗之心。为了读书,连自己的尊严都可以不要,天啊,这太可怕了。可范进已经麻木,已经习惯胡屠户这般虐待,他是多么地可怜! 如果范进是一个现代人,做为旁观者的我们肯定会鄙视胡屠户、同情范进,同情这个老实人。可是,他生在科举制度,生在一个黑暗的时代,考取功名是他唯一的追求。但是,当他考取举士时,他竟然不相信,而且还荒唐地疯了!因为他为了这个目标奋斗太久,失败太多,反而不能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喜讯。病好后,他虽什么都不记者,却还记得自己中举是得第七名,这是多么地可笑!
中举后,周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胡屠户对他的称谓从“癞蛤蟆”到“天上的文曲星”,邻里乡亲从对饿了三天的范进的母亲不闻不问到又送鸡蛋又送白酒的巨大改变和张乡坤对范进突如其来的亲切都恶恨恨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世态炎凉”。而范进反倒并没有记恨他们,也没有埋怨他们,反而是很自然很亲切地接受了他们的“好意”。我不能说他很单纯,我只能说他很无知,这是多么地可悲!
范进的形象反映了当时所有读书人的形象,他是一个缩影,一个悲剧,在了解范进时,我无时无刻不希望他能站出来,像个男子汉一样,为自己的最后一点颜面勇敢地驳斥胡屠户,即使无法得到肯定,即使得到的是更糟糕的对待,也为那个时代搏取了一点良心。可是他没有这么做。所以我们说“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 不过庆幸的是,当今社会是光明的,是相对公平的,应该不会再有范进那样的悲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