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好书《文化苦旅》800字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读一本好书《文化苦旅》800字

来源: 作文大全2023-08-27 10:51:30
导读:【第1篇】余秋雨先生的眼睛——《文化苦旅》读后感余秋雨先生的文章即是一双眼睛,即使我们看他的眼睛,也是他看世界的眼睛。就如春风吹过,身后紧接着一阵芬芳,他走过一...

【第1篇】

秋雨先生的眼睛——《文化苦旅》读后感

余秋雨先生的文章即是一双眼睛,即使我们看他的眼睛,也是他看世界的眼睛。就如春风吹过,身后紧接着一阵芬芳,他走过一座座城市,紧接着留下一串串字句,用心上的眼睛写下的字句。

山川河流,无言诉说,楼阁街道,静静交谈,也滋润了秋雨先生的一双眼眸。它们不像星子一闪一闪,好不娇俏,倒更像有一束透视的光,将一片山河底下的文化开一个小口子,不必再多,剩下的便已经明明白白,无需多言。

他的一双眼睛是从心里长出来的。

一路走着,一路看着,他的眼睛总比我们看得更广。文人的诗词歌赋往往是我们认识他们的标志,但余秋雨先生仿佛更爱看苏轼与白居易在杭州兴办的水利工程,年已过半百的白居易与两度为官杭州的苏东坡,隔着百年的时间,却想着一处的事情,他们深知西湖之于杭州的重要,所以一丝不敢怠慢。文人不只有诗书之气,也有为民诚心,先生的眼睛如是说着。先生看的准,比起或豪放或婉约的辞藻,心中真真为百姓谋福的赤城才最真实,才最令人钦佩。他说西子,不再赞叹那淡妆浓抹总相宜,只是告诫我们西湖的美全由人力创造,由值得被铭记与称赞的人一双手、一颗心创造的。先生的眼睛看到的不再只是那诗情画意,更是我们不能埋没的历史,不能遗忘的英雄。

他的一双眼睛是从心里长出来的。

他的眼睛有着对每一样事物都认真的审视,既不盲目崇拜,也不轻易忽视,那是一双很清明的眸子。他看到人们对于清代复杂的情绪,所以他要写一写承德避暑山庄,写出那里值得骄傲的一段辉煌,写一写这里曾留下的仙人智慧,写一写这里不可忽略的先人精神。清代既有他的残缺,也有他的美好,如果更多的人愿意更仔细地看一看。这也是余秋雨先生一双眼睛惯有的特点,他总是仔细地看,他不想轻易给那里扣上什么好与不好的帽子。就当他踏上山西的土地,当他发现山西被遗忘的辉煌,山西人被忽视的精神,也深感抱愧山西,也深深为山西的故事感动。他一双眼睛看过无数地方,早已孕出一份灵性,他看到这些地方复杂交汇的情感,用文字替他们抒发。

他一双眼睛是从心里长出来的。

走过许许多多的地方,山也罢,水也罢,它们都是历史的见证,都是文化的承载。书中提及,有人曾问秋雨先生,书和走过的路,两者是什么关系。先生回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正是深知这份道理,他带一双探寻的眼睛,走遍这大好河山,穿梭过亭台楼阁,经历风霜雨雪,走一场文化苦旅,亲近文化,解读文化。

先生的眼睛从心里长出来,受文化的浸润,他看到历史的好与不好,看到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他看到这浩浩几千年,用一场旅行为它们诉说。

【第2篇】

文化的丧失,天灾?人祸!

——读《文化苦旅》有感

一口冷眼观望世事变迁的废井,一栋风雨中静默的藏书阁,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水利工程,一个个忍受大漠烈风数百年的洞窟......中国,世界版图上最古老的一块,人类文化史上最璀璨辉煌的一章,有着一份沉甸甸的文化积淀。

时至当代,科学与技术日新月异,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亦与日俱增,天下太平,民生安定。可从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一书中,我却听到了一声又一声的叹息,这些哀叹跨越古今,传入我耳中,只剩下那对于文化丧失的感伤和萦绕着的缕缕愁思,不断地回环往复。

所谓文化,无论物质或是精神,乃民族之精神支柱也。看着李太白醉书之中的渤海国深埋宁古塔,看着藏书万计的天一阁惨遭偷盗,看着莫高窟价值连城的经书壁画被狼心狗肺的部分中国人拱手送至西洋,看着身上刻满文化符号的诸多大家在*时期被打倒*,用写下千古文章的手养猪种稻,我的心头总会掀起一阵悸动,我的喉头总会泛起一股酸涩,我看到的不是那或远或近的历史幻灯片,而是文化的丧失,是中华民族精神脊梁的一点一点的残损。

有人说,文化的点滴丧失不可避免,如真迹毁于雷火之中的黄鹤楼,逐年风化的阳关、玉门关,亦如只能从古诗文之中窥其一角真容的楼兰古国......但这些因自然原因而毁坏的文化遗迹,相较于我泱泱华夏从古至今遗失的所有文化珍宝相比,不过沧海一粟云尔!

反观本书中记载的一个个或湮灭于历史、或留下断壁残垣的文化遗迹,又有哪一个是因为天灾,而非人祸呢?在看龙泉三塔珍贵文物被无知的人们哄抢,发掘明定陵却因*丢失大量出土文物,因清*不敢与外患斗争而被焚毁的万园之园,为给北京城市规划让路而消失的、浸染梁思成先生无尽泪水的古城墙......以我之眼观之,人为之祸数不胜数。

更遑论那多如繁星的文人墨客因人祸而离去。王勃因政敌而遭到贬黜,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之后不久,便黯然离世,不到而立之年;岳飞承载着不屈的民族之魂,更留下不朽词作《满江红》,却因功高盖主,而含冤归去;更有*时期的诸多才子大家,想想看,如果没有那十年,他们能创作出多少作品、多少文化。这些才子大家,就包括本书之中的巴金老人、黄佐临先生、余鸿文先生以及本书作者余秋雨先生。

文化之旅,苦也。看文化丧失,非天灾而人祸,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