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喧哗的一切复于平静。静静的夜里,最好莫过于读书了。一盏孤灯,一杯香茗,摆上余秋雨的游记散文集《文化苦旅》,细细品位起来。
读了这本书,我能感受到在作者的文字背后跳动的是一颗单纯、干净、坦诚的心,笔端流溢出的是对悠久文化的体察和感悟,对漫长历史的无穷玄思,既能让我感知文化的至真至美,体悟散文的至情至性,又能感受到一种浓重的民族责任感。细细密密的文字中席卷一切的磅礴气势。那伸张有力的笔法和豪迈中略带凄苦的哲语使我震撼。是什么使得作者笔下的文章能够吞吐千年,博通古今而显得游刃有余?是一种阅历,一种修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无处不见证着他那沧桑而深邃的足迹。就是这种阅历和修养造就了《文化苦旅》的那种独具风格的艺术特色。我一边潜心默诵。吟咏。品味。咀嚼。仿佛自己已经加入了旅行队伍中,又仿佛整个旅行中就只有一人,那就是我。天高地阔,万事万物如此真实。余秋雨就像一个导游影子,摸不着,却处处皆在,在指引着我,在牵动着我的思绪,让我真实去体验这苦涩的旅行。
《文化苦旅》带领着我在历史长河中漫游。我们面前出现曾在历史舞台上演出过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活剧,一个个伟在大的人物出现了,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良知和高尚的人格,但他们中的多数还是逃脱不掉那悲剧性的结局。我的心被打碎了!但这破碎的心却真的读懂了中国文化。走进惨白的洞窟。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不再,婀娜的体态,柔美的浅笑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张牙舞爪的惨白相。这段历史不堪回首,那份浸透历史沧桑感的凝重使我心头沉甸甸的,我仿佛看见了一车车残破的经书毫不情愿却不得不被搬上车,送上船,漂洋过海,一去不回。茫茫沙漠,欲哭无泪,欲号无声。
这是20世纪初东西方文化的严酷对照,是对东西方社会现实淋漓尽致的揭露,是“强盗”和“懦夫”不公平的游戏,是“荣耀”和“耻辱”的痛苦交织……中国这样的伤口太多,太多,令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的心都为之流血。
曾几何时,泱泱大国沉醉于五千年的古国文明中不能自拔,多少文人学士以此洋洋自得;然而,当前人呕心沥血的结晶却被拱手让人时,为什么曾有的慷慨激昂变成了袖手旁观,为什么没有人挺身而出呐喊阻止呢?
郁达夫曾说: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现在,没有灿烂文化相伴的民族,是世界上最愚昧的民族;有了优秀的文化而不知珍惜、保护和研究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生物之群!
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许多事都已淡忘。然而在中国,炎黄子孙无法忘记曾受的凌辱,敦煌无法忘记背井离乡的儿女,祖国文明无法忘记璀璨的文化瑰宝。最初的悲哀和痛恨已深深烙在每个人的心中,这是一种铭记,一种磨砺。
“对历史的多情总会加重人生的负载,由历史沧桑感到引发出人生沧桑感。”这是作者的感叹,也是对我的启示。人的一生也是一段历史。人生之路是弯弯曲曲;回头看一眼留下的足迹,自豪的同时难免感到一丝惆怅。因为无论你拥有多么辉煌的成功,却总会留下这样或那样的遗憾。作者在山水之间跋涉是为了寻求历史的足迹,文化的灵魂;我们在生活中跋涉则是为了寻求人生的真谛。
放下书,抿一口清茶,苦苦的,但细细噙入,仿佛一股细流淌过,一股甘甜清香自腹中升起。变作风,穿透我思想的愚懵。化成水,滋润我心壤中一片碧翠。
我多希望让时间凝固,停滞。不言不语。记下片刻间灵魂的震撼,精神的洗礼,心灵的升华。但我知道我的旅行不会就此结束,因为人生就是一种苦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