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非常伟大的电影。你在看的时候,你会受感动,有时候还会让你会心地一笑;然而当你看完,取而代之的是久久的沉思。
本片的主人公叫安迪,他是一位银行家,他在1947年由于误判而进入了肖申克*,他只能在铁丝网和高墙的包围中待上一辈子。在*中,他认识了老囚犯瑞德,二人成了好朋友。他帮狱警算钱,成为了狱警们的专用会计,他还帮典狱长洗黑钱,也树立了在*中的威信。不过,他一直保存着对*的希望。最后,他越狱了。他的好朋友瑞德也被假释了。安迪把典狱长洗黑钱的记录寄给了报社,典狱长*自杀。安迪去了墨西哥,他让瑞德去找他。两个好朋友最终相遇了。
在片中,“*”这个词贯穿了整部电影。用三个哲学概念讲,就是:什么是*?为什么要*?怎么样获得*?在*中的其他人眼里,这个词好像是那么的遥不可及。然而对安迪来说,对*的希望一直在他心中燃烧,从未停止过对它的追求。在狱中,瑞德能搞到任何东西,所以他向瑞德要了一个石锤。石锤很小,用瑞德的话说,“用这个挖地道,得挖200年”。然而这“200年的工程”他只用了20年就做到了,他对希望的向往使他有了无穷多的力量和滴水穿石的毅力。
影片中瑞德在*里说的一番话发人深省:“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就是一个把人改造的地方,当看到忽然间岁月已经逝去,人生命的旅程只能以时间为单位的时候,任何人的希望都会消失殆尽。瑞德也在*里语重心长地跟安迪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它是精神苦闷的根源。”但是如果没有了希望,连*的精神都没有了,苦闷算什么!而且安迪在狱中,还希望用过书籍来重新点燃狱友们的希望。
当别人典狱长送来的歌剧时,安迪直接把狱警关进卫生间,把*的广播全打开,放起了莫扎特的歌剧。*里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很唐突,不过都陶醉在这*的声音里去了。不一会,典狱长带着一群警察来了,他要求安迪立刻关掉广播,他不听,还悠然自得地坐在椅子上。狱警立刻打破了门,把他抓住,独囚了7天。他为了给囚犯们一些*的享受,尽管这只是假象,哪怕只有一分钟,三十秒,他们也感受到了*。独囚到时,朋友问他,独囚好受吗?他回答:“有莫扎特陪伴着我。”“他们允许你带播放器进去?”“不是,在我心里。任何东西都管不住我*的精神!”
然而光越亮,影子越暗。
这部电影中,还有一个与*相对的词,那就是“制度化”。瑞德以每十年都参加一次假释审查。每次审查官都问,你是否改过自新?以前,他每次都按狱警编好的套话说,类似于:我已经改过自新、我很懊悔、我希望再来一次机会……一次又一次的被审查官在资料上盖上“驳回”的章。一次又一次地满怀希望,想冲破那道道铁门,走向*;然而一次又一次地失望。最后一次假释中,他留下了一段经典的语句:“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但并非受惩罚才后悔。我回首前尘往事,那个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谈谈,我试图讲道理,让他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我办不到,那个少年早就不见了,只剩下我垂老之躯。”他似乎不是在讲给审查官听,而是在讲给我们听。是啊,如果我们能过回到过去,去纠正那些走错的路、做错的事,那该有多好啊。可是我们无法做道,只能在懊悔中去迎接全新的未来。
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那就是旧图书馆管理员,老布。老布在*中待了一辈子,已经是个年近古稀的老人了。当他被通知,他即将被释放是。他嚎啕大哭起来。甚至想通过伤害狱友来继续自己在*中的生活。他没有对*的希望吗?有!为什么?还是那个词——制度化。当他走出*,回头看*时,眼里已经不是那种愤恨,却是一种不舍的神情。最后,在*安排好的出租屋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老布在光明到来时因无法承受阳光的照耀而选择死亡。
《肖申克的救赎》告诉我们,当你发现你已经被这个社会“制度化”时,保持独立精神、*思想,才能使你拥有希望和梦想。当我们面对失败、挫折、困难时,是消沉还是奋进,是坚持还是弃守,是一蹶不振还是奋发图强呢?《肖申克的救赎》给了我们一个准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