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秋风瑟瑟,落叶飘零,繁华的洛阳城,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喧嚣,除了一阵一阵冷风呜咽着吹袭而过,大街上空荡荡的。
傍晚时分,星光点点,诗人张籍在河边缓缓踱步,一阵寒风吹来,他不禁打了个冷颤。于是,张籍折回旅馆,从箱子里拿出一件妈妈亲自给他织的毛衣穿在身上,一阵暖意袭来,他心中不禁想起了远在故乡的父母亲人。于是张籍决定给家人写封信,可要写的事太多了,千头万绪,絮絮叨叨,不觉写到了深夜,他才迷迷糊糊地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张籍把信交给了一位准备回乡的老乡,托付他一定把这封信捎给他的亲人。张籍刚把信交到那位老乡手上,又想起离家这么久了,不知父母是否身体健康,兄妹是否发奋学习,于是把信重新拆开,又写上:“父母双亲,儿在千里之外,不能当面侍奉二老,请二位老人饮食起居,一定不要过度节俭。家中大小事务,尽可交给兄妹操持。你们二位老人,年事已高,当享晚年之乐了。我在洛阳城一切安好,请勿挂念,再过两三年,我便回家乡与亲人们团聚……”。
写完后才刚刚离开,可忽然想起还有一些嘱咐的话儿没写,于是把信拆开又重新修改。就这样一次又一次,把信拆了又封、封了又拆,不知改了多少次,一直到老乡催促张籍把信给他,好尽早带回家乡,张籍才惴惴不安地把信交给老乡。
老乡跃身上马,马蹄声声,渐行渐远,张籍不禁泪落如珠,心想:“我一定要尽早回到故乡和家人团聚。”想罢,他立刻伏案奋笔疾书,挥笔写下了千古名句《秋思》。
【第2篇】
深秋的一天,我吃完饭后,踱步来到院落欣赏天空中悬挂的那一轮秋月,突然天空中掠过一群大雁,让我想起了魂牵梦绕的故乡,那里没有习习的 凉 风,没有喧嚣的噪音,那里有我年迈的老母亲,有我的牵挂。
多年前,与老母亲依依借别的那一幕又浮现在我眼前,而今老母亲早已两鬓斑白,真恨自己那时年轻气盛,临走前,竟头也不回地走了,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时候才能回归家乡,我的脑海中闪过一线灵光,我虽不能回到家乡,但我能写信询问母亲是否都好,跟母亲报平安,托老乡捎回去。
当我坐定,提起毛笔之际,却有千愁万绪,不知从何写起,直到半夜三更,才写完。我把信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把自己想说的都写完了才上床睡觉。到了床上,望着撒在床前的那一道皎浩的月光,翻来覆去睡不着,满脑子想的全是老母亲和家人。
到了第二天,当天空露出鱼肚白时,我在约定地点等候,过了几分钟,我听见了一阵阵马蹄声,信使是一位年轻的少年,我又想到了自己童年在家乡与伙伴嬉戏打闹的场面……那个少年打断了我,我把信给了他,他接过信,刚要走时,我忙说道“等等!”他回答:“老先生,有什么事?”“我想……想再检查一遍,可以吗?”我支支吾吾说道。 年轻人犹豫了一下,把信还给了我,我拆开信,又把信读了几遍,才让捎信人离开。
望着捎信人远去的背影,我心里又喜又忧,喜是家中老母亲很快就可以看到我的家书,忧的是自己不知何时才能回到家乡。
【第3篇】
洛阳城里,秋风瑟瑟,树木凋零,那栽在几户人家里的枫树,有几棵枫叶像燃烧的火焰缀在枝头,还有些已经光秃秃的,所有树叶都已经枯萎脱落的树枝,远远看去就像一道道裂痕,地上还有不少枫叶,已经毫无生机。“入秋了,入秋了。”张藉喃喃着,不知在自己的家乡,那年过八旬的老母是不是天天都在念叨着自己?那刚走时才会牙牙学语的孩子,现在已经长大了吧,他会思念自己的爹吗?还有麦子,他们都好吗......“该给家里作一封家书了。”张藉想着,抬头望向万里无云的天空,轻声叹了口气。
举起笔,备好信纸,却又不知从何写起,对老母的问候,对爱子和妻子的思念,还有让他们放心,自己生活得很好......写着写着,张藉的眼睛就湿润了。
第二天,张藉早早地起床,站在门外等候行人来捎信。“哒哒”一阵马蹄声传来,伴随着习习凉风,一个年轻人迎面而来,到了张藉家门口,他从马上下来,走向张藉,张藉踌躇了一会儿,把信交给年轻人,并再三叮嘱一定要送到,那年轻人笑着说:“先生放心吧,我一定送到!”说完,年轻人跨上马,正要扬鞭而去,“等等!”张藉大喊一声,年轻人在马上问:“先生还有何事?”张藉轻声问道:“能否让我检查一下我的信?”年轻人有点为难,过了一会儿,他才把信交给张藉,张藉打开信封,用手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他也不明白,为何这封昨日已经检查了千百遍的信,现在却又让他担心了,确定了没有遗漏的内容,张藉才又点点头,把信交给年轻人。年轻人一扬鞭,马开始向前跑去,马蹄扫起一道道尘埃,顿时年轻人与马消失在远方的尘埃中,张藉知道,那马带走的不仅是一封信,更是他对亲人无尽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