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色作文800字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底色作文800字

来源: 作文大全2022-05-04 23:44:12
导读:【第1篇】上触天色,下及景色,外显脸色,内藏底色。大凡世间“色”者,皆心之境、心之镜也。你可有留意过,生命的底色?瀚海阑干,愁云惨淡,我们只看到大漠孤烟的豪壮恢...

【第1篇】

上触天色,下及景色,外显脸色,内藏底色。大凡世间“色”者,皆心之境、心之镜也。

你可有留意过,生命的底色?

瀚海阑干,愁云惨淡,我们只看到大漠孤烟的豪壮恢弘,君可见苦守着塞上冷月的苏武?匈奴繁复绮丽的绫罗绸缎、妖娆魅惑的异域美人、威逼利诱的权位虚名,丝毫未曾动摇他坚定的信念。为了那一柄绒毛凋零的枯瘦汉节,十九年恍如一瞬。面对“公羊产仔”的荒诞约定,冰窖中苏武执着的泪眼夜夜凝望多情的明月,仍然期盼着重归故里的那一日。他守住了自己的生命之色——白,他用圣洁的白色诠释了对祖国的眷恋景仰,对命运的不屈。

三毛或许是错的,用丝袜草草结束了自己未尽的一生,从此永远离开了她的撒哈拉沙漠,雨季也不会再来;抑或是对的,她看透了自己未来生活的无尽黑暗,而她生命的纯白底色对此无可容忍,才选择了死亡。我们每个人都在守候着自己如泡沫般脆弱而又绚烂的梦境,快乐才刚刚开始,悲伤却早已潜伏进来。佛曰:“人生七苦”,生命本就如此,在洁白无瑕的底色上,既然伤痛的暗色斑点避无可避,何不让斑驳也成就一种别样的惊艳?如此,放手一搏,何忧,何怅,何惘,何惧雨雪风霜!

几盒秃笔,几抹枯彩,几张白纸;一间杂乱的画室,一位苦闷的画家,一个强大的灵魂。梵高,人类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伟大艺术家,就屈身在这一方狭小四壁之中。他郁郁不得志,却用毫不倦怠的创作来发泄。他纯白的人生画卷上,竟可以绽放出比阳光还要炫目的向日葵;《星夜》绘成,一卷小小的画轴,竟深邃到可以吸纳整个天空的奇妙。当手中初稿还是一张苍白单薄的纸,有谁能想像到,作品完成时呈现出的惊艳震撼与辉煌瑰伟呢!

在历史的车轮后,碾印下一道道蓄满智慧的痕迹,是对命运的抉择、抗争与坚忍。面对初来乍到这个世界的我们,手中握着生命的笔,是任由它散尽墨水,还是物尽其用?是逃避,还是前行?洁白的卷轴上,将留下怎样的线条?

感谢上苍给了我们纯白的底色,让我们能够让生命呈现自己选择填充的色彩。

调出最美的色彩,为生命!

【第2篇】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也拥有各自与众不同的底色。有的人生来注定平淡,前方是一片黑暗。有的人则含着金钥匙出生,前途一片光明。

底色是人生的起点,每个人的起点不同,自然终点也不同。底色是人们不能选择的,有的人出生在贫困的山区,例如生活在墨脱这个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的人们,他们可能一生都走不出大山,因此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几乎一无所知,他们的人生早已由上天决定:上完小学就辍学回家,带弟弟妹妹,帮家人处理农活,长大了当一个门巴背夫或农民,他们的人生大多如此,出奇的相似。然而一些富二代官二代生来便衣食无忧,前程也是一片坦途,伸一伸手便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但人生本就如此,起点乃至整个过程并不公平。

底色虽然由天定,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改变它。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运动是绝对的,任何事物都在时时刻刻发生着改变,就像石板,看似没有任何改变,但在人类肉眼无法看到的微观角度,却存在着永不停息的分子运动。这些分子运动本身是很微小的,但是大量的量变则会引起质变,从这点看来,铁杵磨成针并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的确是可行的,只是一般人并没有的毅力去完成这一项壮举。许多人会认为铁杵磨成针是个笑话,明明可以买一根针,干嘛要浪费时间去“磨针”呢?不错,铁杵磨成针从实际角度来说的确很难实行,但我们要抛开本质看问题,它更多的是向我们传达了一种肯吃苦,肯为目标付出努力的精神。这种精神使我们上进,让我们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不放弃,不停息地去奋斗,为更好的明天而战。人生便是这样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大家起点不同,但是我可以比你更努力,我可以不停地加速,我也可以追上你。如果失去了这种进步,人生也就变得索然无味了。

在成长的过程中,底色会发生我们不可预料的改变,甚至有时发展的趋势失去了控制。这时就需要我们适时地停下来审视一下自己走过的路,正如印第安谚语所说:“身体走太快,要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我们在努力去追求理想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底色的发展是不是走偏了,一旦走偏了,便会使我们产生一些负面的情感,例如嫉妒心。每个人的底色本不相同,的确是不公平的,这是客观事实。但一些人却无法正视这个事实,他们会抱怨老天不公,他们会嫉妒那些比他们拥有更好背景的人,正如康德所说的那样:“尽管别人的幸福对他本人并不产生真正的损害,但只要认为别人的幸福会使自身的幸福相形见绌,嫉妒就已经开始啃噬你的内心了。”相比于忍着痛苦去看别人幸福,我们不如纠正自己,使自己进步,去做尼采所说的“超人”。

也正是因为每个人的底色各不相同,我们才能拥有这么多彩的世界,人生也因此在不断的进步中得到升华。 

【第3篇】

金秋,落叶满地,远看是黄灿灿的一片,近看,只不过是些枯枝败叶。寒冬,白雪满枝头,晶莹剔透,用手一抚,却化作水从指间流过。事物的表面再完美,底色却不一定依旧。

风景来说吧,人们都喜欢看风景。特别喜欢风景的,便是隐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不令人向往,悠然自得,“朱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倩景,若作成一幅画,必定得到众人赞叹,“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水墨画的描绘之下,又是一种美感。

然而,与人有关的风景才是完整的风景。人们描写风景,不仅仅是看到风景的好坏,更是在联系自己,借景抒情,一幅美景,在不同人的笔下,可能是抒发自己的欢快、愉悦,也可能是与内心的悲哀形成反差。在我们这样旁观者眼里,却是一般的景象罢了。

人们大多喜欢看美景,因为它使人们的身心得以舒展,让人们放空自己,沉浸在景色之中,这并不是坏事。如今,在学习或是工作压力巨大的年代,总不能一直绷着神经。所以,看看美景是必要的。

可是,人们却又在不觉间将美景与现实相联系。结果绝大多数是一种无奈与叹息。要不,怎么连豁达的东坡居士,看庭中积水空明,树影绰约如藻荇交横,竟也无端兴起时不再来的寂寞。

看风景是利弊共存的,人们却往往只看到风景这一层面。我想人们是无法直面自己,于是选择了逃避。这是一种没有负担,没有尽头的逃避。但逃到一定要直面自己的时候,真是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人们往往忽略了事物的底色。

前几日,身体不适,生了病,请假在家。身体无力,只好望着窗外发呆,其实也没什么看头儿。无非是些树呀、房子以及蹦跳的飞鸟。我只是呆呆的看着,心里的确舒服些了,仿佛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时间长了,眼睛发酸,想躺着睡会儿。突然,身体的疲乏无力涌入心里,身子僵着不动,我痛苦的咬牙。

如果风景是美好的事物或是理想,那现状便是底色,一种基础。如果这种基础与想象中的反差太大,对人的痛苦也越多。所以,是看风景还是面对现实,请慎重选择。

人们只愿看到他们想看的,所以且不论底色如何,外表就足以决定影响了很多。

可悲的是,人们发现底色的过程往往是一种被动形式,人只愿接受好的事。

被事物的表面迷惑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不被事物的底色吓倒。 

【第4篇】

“从这条小巷穿过去就是爷爷奶奶家了。”我想着。

我想起曾经眺望过的南京的景色: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条条宽阔的大路贯穿着整个城市,成排的树木郁郁葱葱地点缀着,加上那遥远的天边隐隐约约绵延的群山,共同交织出这座城市的美丽,繁华。

像一张照片一样,如今鲜艳的色彩都是覆盖在过往单调的底色上的。小巷仿佛是另一个世界,是那残余的底色。就那一条窄窄的巷口,犹如一道无形的分界线,阻隔着外面斑斓的色彩。

小巷与外面繁华的景象不同,它是幽深的,是寂静的,是一个深谷,人迹罕至。随着你一步步地踏在青石板上,就好像一步步地陷入那一片幽静之中。

还不知道是多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光着小脚丫在这条小巷里跑来跑去,还不时回头看看在身后假装着气喘呼呼追着的爷爷。“还好,没追上。”我想着,于是更卖力地迈着小脚。我笑着,爷爷也笑着,笑声一圈一圈地荡漾,拂过奶奶,也拂过周围经过的邻居,带着他们一个个也跟着笑起来。

我忍不住伸手去抚摸那饱经岁月冲刷的砖墙,去抚摸那绿得发黑的爬山虎,去感受那指间所传来的既熟悉又陌生的触感。“不知道现在再去寻那童年时所留下的小脚印,还能不能找到?”小巷深处隐约地传来几声狗吠,又立刻消失了,不知道是不是曾经的那条黄狗?

远远地就嗅到桂花的香味了。这是多么令人怀念的味道!多么希望当年的那个卖桂花糕的老爷爷还像往常一样笑着在路口把桂花糕分给围在他身边的小孩子们!虽然现在在外面也一样可以买到各种五彩斑斓桂花糕,只是那种滋味经不住慢慢咀嚼,就好像没有底色的作品,总是缺少一种味道,一种难以用言语所描述的感觉。

多少年没有再走过这条路了。爷爷奶奶的屋子已经近在眼前了,我是多么想推开这院门,可我又停下了,看着这屋子,就好像一张失去了色彩的照片,灰白地连底色都看不出来。透过门缝看到的也就只有杂草丛生的院子和那黑洞洞的窗口了。我不觉地紧紧攥住了口袋里的钥匙,猛地加快脚步向那窄窄的巷口走去。

人生也像一张照片,不停地有更加鲜艳的色彩盖过。小巷像一位老人一点点的告诉我关于脚下坑坑洼洼的青石板的故事,使我又重新剖开层层色彩,找到了那模糊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