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小树林》读后感600字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一片小树林》读后感600字

来源: 作文大全2023-10-10 21:13:06
导读:【第1篇】读完《一片小树林》,我心里百感交集,思绪似乎飞到了书里那充满快乐的五里村校园。 这本书描绘了一个个五彩缤纷的故事。阳光亲切的杨校长,他的梦想是当一名乡...

【第1篇】

读完《一片小树林》,我心里百感交集,思绪似乎飞到了书里那充满快乐的五里村校园。 

这本书描绘了一个个五彩缤纷的故事。阳光亲切的杨校长,他的梦想是当一名乡村教师,办好一所农民的学校;大气机灵的朱大洲热爱画画,最终成为一名设计师;自卑胆小的曲小琴内心孤独,成绩优秀;吃苦耐劳的刘奶奶学校当成她的家,还有村支书是多么渴望孩子们会认字会算术啊......

书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和人物,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杨校长。他的宽容大度,不喜张扬,说话亲切坚定,对乡村教学的热爱和执着不由自主地吸引着我。记得杨校长刚来五里村小学时只有19岁,当我看到这个数字时,不以为然地想:才19岁,能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呢?但看完几个故事后,对他刮目相看,肃然起敬。 

那个时候,家家都很穷,没有钱交学费,没有木材做课桌。自从杨校长来了后,学校有了生机,他让全体师生共同做学校的主人。他们一起种树为孩子们以后有新课桌用。通过家访,了解每个家庭的情况和困难,私自把自己的生活费抽出来帮特困生交学费。孩子犯错误,他不骂也不罚,而是以奖励的方法从侧面引导孩子自我反思,注重孩子心理的成长。他的宽容,他的和蔼可亲让孩子们愿意去相信他,靠近他。更让我吃惊和感动的是,杨校长高升了,被调到县教育局去工作,面对大好前程,杨校长丝毫没动心,毅然放弃回到了五里村小学。 

“对待学生,我们要有花苞心态。花苞心态,才是真爱;花苞心态,缺点可爱;花苞心态,耐心等待。”我喜欢杨校长这段富有哲理的话语。在他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他们的闪光点,只要你有一颗快乐和善于发现的心。杨校长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和坚守营造了一所属于农民孩子的快乐校园。我们的老师又何尝不是这样无私呢?

【第2篇】

今年暑假,我拜读了王一梅老师的纪实小说《一片小树林》,感人肺腑的故事深深的吸引着我。

作品描绘了最纯真的中国乡村小学,塑造了理想中的教师形象,讲述了一代师范生的教育梦想。

20世纪80年代初,师范生杨瑞清放弃留在城里的机会,来到了五里村小学担任校长。学生不要上学,学校没有校舍,没有资金,没有教师。所有的困难都没有让杨瑞清校长退缩,他揣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心怀一个梦想——让所有的孩子都有学上,都有课桌用。冲着这个梦想,他和孩子们种杉树,他让孩子们成为学校的主人。杨瑞清一心为公,他的行动也感动着“顽固派”的老师,他们团结一心,用行动感召着无助、自卑、孤独的五里村的学生。

孤独内向的曲小琴,留级生杜斌斌,放任自流的颜海军,早熟懂事的颜娟娟……一个个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杨瑞清校长通过家访,了解每个孩子的成长和困难,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他还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朱大洲酷爱画画,杨校长送他纸和画笔,鼓励他好好画。朱大洲没有辜负杨校长的期望,完成了行知小学的徽章和陶娃设计。勤奋刻苦的刘平毕业后,也回到了行知小学,和杨瑞清一起并肩作战。没有杨瑞清校长,怎会有今天的行知小学呢?

这一片小树林,是杨瑞清校长的小树林,也是所有老师的小树林。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和杨瑞清一样的好老师,他们呕心沥血,关心呵护我们的成长。我们也应该心怀感恩之情,尊重、爱戴老师。

【第3篇】

今年暑假,我拜读了一级作家王一梅老师写的《一片小树林》。小说描写了最纯真的中国乡村小学,讲述了一代师范生的教育梦想,塑造了真实、朴素的教师形象。

小说里面生活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和可亲可敬的教师。无助、自卑、放任、孤独是当时五里村小学的状况,但是在杨瑞清的行动感召下,他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助的男孩留级生杜斌斌,家境贫困,住在窑洞。而自卑的男孩颜海军,从小没有母亲父亲只会打骂。一次劳动,颜海军不小心弄断了杜斌斌的手机,他认为犯下了滔天大罪,就更加自卑,杨瑞清校长通过家访,不仅化解了他们的顾虑,更送给他们温暖和抬头挺胸做人的力量;爱哭、忧郁的“秧侉子”的女儿曲小琴,家境贫困,杨瑞清自己贴补她的学费,却安慰她们母女是因为小琴成绩好,减免了学费……

杨瑞清校长替孩子们排忧解难的故事吸引着我,他关注孩子们的个性发展,让我心生敬佩。朱大洲,酷爱画画,杨校长看到他的潜力,送他纸和画笔,长大的朱大洲没有辜负杨校长的期望,完成了行知小学(原五里村小学)的徽章和陶娃设计。可以说,没有杨瑞清校长,就没有今天的行知小学。

让我感动的,除了杨校长,还有视校为家的刘奶奶,这样一群老师和校工,用爱温暖着农民的孩子,让他们有学上,学本领,回报社会。

这一片小树林,不仅是五里村小学的小树林,也是杨瑞清心目中的小树林,更是农村小学的小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