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自觉分两种,自我觉醒和主动意识。由这句话我想到了老师给我们讲过的《西游记》。
在那堂课上,老师向我们讲解了《西游记》中各个主角背后的深意。孙悟空无拘无束,野性十足,不高兴了大闹天宫,高兴了去偷吃仙丹,他代表情感;沙僧本领不高,却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他代表理智。
于是我想,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理智与情感是否是矛盾的呢?屈原如果选择了理智,那么他也许会卷土重来,功成名就,只是他选择了情感;杜甫如果选择了理智,也许他也不会在同僚获罪时挺身而出,驳责皇命,但是他选择了情感。由此可见,理智与情感,其实并不矛盾。但以功名为目的的诗文不会伟大,以情感为原则的官僚不会得志,因此情感成就文人,理智成就功名。而文化本身就是自我觉醒的过程,文化觉醒的过程中当然少不了理智与情感的双重支持——你看悟空与悟净,他们不也是相互扶持帮助吗?
老师还讲到,唐僧见佛拜佛,心有信仰,他代表心灵;白马是小白龙的化身,与唐僧几乎融为一体,他是意识的象征;猪八戒他几乎没有任何优点,他贪婪好色、胆小怕事,他代表的是心灵的阴影。
心灵的阴影,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阴影吗?那么华夏的文脉是否也有那么一片黑暗呢?
答案是肯定的,你看那大批的小人——文痞型,奸佞型……形形色色的小人。文痞型的小人用文字将历史抹黑,奸佞型的小人用花言巧语将志在报国的忠仕贬走远方。余秋雨先生说,他们是文脉的瘤,可未必是毒瘤——他们给文人带来悲剧,而悲剧往往会成就文人。零碎的阴影也有:文字狱、八股取士……但黑暗是阳光的投影,有光辉也一定会有阴影。文化是需要主动意识的,我们能主动回避阴影时,也能算得上是文化的自觉了吧。
文化的自觉是需要我们主动追求的。
唐僧带着悟空、悟净、悟能与白马上路了,心灵带着情感、理智、意识与它的阴影上路了,这未尝不是文化的西游。可是如果取回来的经没人看,有什么意义呢?只凭文化的自觉是没有用的,还要靠对文化的珍惜与充分利用。
文化还在西游的路上。路还很长,不要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