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年味在哪里呀年味在哪里?年味在那不同的场景里……”年味不一定一定只在除夕那天,过年后也处处透着年味。
放鞭炮
手里是打火机,面前是大院子,地上是各式各样的鞭炮,什么“摔炮”、什么 “孔雀开屏”、什么“擦炮”,都准备好了。
哥哥在地上摆好“擦炮”,拿出打火机点好火,扣上铁罐,赶紧逃走。一、二、三、四……彭!!!铁罐“飞”了起来,一缕烟散开,可把我这个不敢放鞭炮的人吓坏了。“啪——”一个小鞭炮在我身后不远处炸了。我被吓呆在了原地,可哥哥姐姐还在笑我。“对不起呀。”“就是偏了点!”“啊......你们还说!”
年味在鞭炮声里。
包饺子
我轻轻撕下一片饺子皮,摊在左手上,右手拿起勺子,舀起一团肉泥, 放在饺子皮中心,再用手指点点清水,抹在饺子皮边缘,将饺子皮对齐捏拢,两边向上一按,将角捏在上边。在饺子后面按一按,下面也按一按,一个饺子就按成了。
看看盘子里的饺子,有的”货物’不足,快要倒下了;有的“皮开肉绽”,明显肉馅太多;有的“稳重端庄‘,包的很好。有的像个营养不良的小孩,有的像个因为太胖而破了腰带的富翁,有的像个发育正常的少年。
年味被包在了饺子里。
年味还在哪里?吃团圆饭时的话语里?长辈发的红包里?新年钟声里?
【第2篇】
春节已经来临,但年味却不见了踪影:本应繁华的街道却冷冷清清;本应热闹的集市却几乎空无一人。年味淡了,至少是比以前淡了。
偶尔有几声炮响,我坐在车上,望着本应热闹的街道,心中无故地忆起以前玩鞭炮的情景。我痴痴地笑了。下了车,在熟悉的便利店买了几包鞭炮,继续坐上车驶向老家。
高大的楼房渐渐的消失了踪影,青山缓缓的驶入眼帘。车子驶入了老家的后院,爷爷奶奶依旧以灿烂的笑容迎接我们。我看着大门上的横幅,窗台上的红灯笼,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比起大都市,乡村的年味似乎更浓些:处处张灯结彩挂灯笼,一对又一对的横幅映入眼帘,更少不了这里响,那里响的炮声。
回到家里,我又在小区里打起了鞭炮,自娱自乐起来。一个下午,我从小小的鞭炮中找到了年的味道。傍晚,年味终于在满是烟火的爆炸声中苏醒过来,大街小巷里,全是大人小孩的嬉笑声。年味就在这一瞬间彻底的变得浓郁起来。我又一次开心地笑了。
如果有人说:“年味淡了。”,我就会说:“年味虽淡,但非淡而无味!”
【第3篇】
伴着冬日和煦的阳光,在青纱般若有若无的薄雾中驱车行驶别有一番滋味。四周古老而朴素的房子已经贴上红色的对联,过年有了些味儿。路边的青草还没有睡醒,盖着水雾做成的被子还在闷头大睡着,倒是青黄的竹子在微风中摇着手迎接新年的到来。
沿着小河往下开就到了小外婆家。小外婆家也贴着对联,还挂着灯笼,地上放着刚买的烟花,年味儿足足的。大家坐在一起,晒着太阳,嗑嗑瓜子,喝喝茶,聊聊天,不知不觉就到了吃团圆饭的时间了。
今年的第一道菜当然是必不可少的烤鸡了,这是小外婆在炭火上烤出来的,里嫩外焦,金黄色的似珍珠般的油珠子一颗一颗地挂在上面,香的我直流口水。还有最受男士们喜欢的狗肉,俗话说:狗肉香,佛来张。可见它的魅力。桌上除了大人们喜欢的红膏呛蟹,阎泥螺等家常菜外,最让我满意的是麻辣火锅,你千万别以为这是在北方,因为这是小外婆特意为我们几个爱吃辣的人准备着的,看着桌上热气腾腾的火锅,吃着沾满辣油的羊肉、牛肉、五花肉,听着嘴里发出的死死“嘶嘶”声,那真是爽毙了。
今晚大家都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无拘无束,屋子里到处充满欢声笑语,有的人酒喝多了,话柄也特别长,有的人酒后还高谈阔论一番,有的索性“卧”在桌上。
年是那街头屋檐,高高悬起的大红灯笼;年是那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团圆饭;年是那浓墨重彩的烟火星空;年是那觥筹交错的亲友间的祝福;年是醉里乡愁的缓缓述说;年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