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作文标题:题画诗与题画文关 键 词:高中高三1500字字 数:1500字作文本文适合:高中高三作文网有话说:出国留学网(www.liuxue86.com)...
作文标题: 题画诗与题画文
关 键 词: 高中高三 1500字
字 数: 1500字作文
本文适合: 高中高三
杜甫的题画咏物诗代表作是《画鹰》,诗云:“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这首诗把画中之鹰写得活而有神,你看它,仿佛挟风带霜而起,侧目而视,耸身而搏,宛如真鹰一样。只要把丝绳解掉,就可以展翅飞翔了。何时让这卓尔不群的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凡鸟”的毛血洒落在原野上?(这最后两句鲜明地点出了诗人奋发进取的精神。)全诗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致远雄心和嫉恶如仇的激情,给人以无穷的回味。清人浦起龙给此诗以高度评价,不仅认为它具有巧妙的艺术技巧,而且表现了“乘风思奋之心,嫉恶如仇之志”,的确是很中肯的。
真正把诗题在画上,始于宋代文人画的崛起之时。以后历朝历代出现了大批诗家、画家,他们在绘画的同时也创作了大量的题画诗,著名的有宋代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黄庭坚的《题竹石牧牛》、郑思肖的《画菊》,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唐伯虎的《秋风纨扇图》、徐文长的《题墨葡萄》,清代郑板桥的《题画竹》等。其中最受人推崇的是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中所题的惠崇画,是一幅以早春景物为背景的春江鸭戏图,有地面景——竹子和竹外开放的桃花,有江上景——江水和水上浮游的鸭子,还有岸边景——布满地面的蒌蒿和新出嫩芽的芦笋。就这幅画而言,只画出了画家在自然界所能看到的景色,而苏轼的这首题画诗,却还写了要凭触觉才能感到的水之“暖”、要用思维才能想出的鸭之“知”和要靠经验才能预言的河豚之“欲上”。这首诗的高妙之处,正在于以这些想像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面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不再是无机的组合、静止的并列。全诗前三句实写了眼中所见,又以虚写作结,不仅丰富了画面,使其更加充满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且还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余味无穷。如今,惠崇和尚的《春江晚景》早已失传,而苏轼的这首题画诗却成了独立的艺术品,成了众口传诵的名篇。
题画文出现的时间比题画诗要晚,主要成就在现代,产生了一批题画的散文佳作,朱自清是其中的大家。《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是朱自清题画文的代表之作。
作者在此文的第一段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横幅左角之景:斜着的绿色帘子,黄色的茶壶嘴似的软钩,石青色的双穗。“若小曳于轻风中”一句形象地写出了双穗微乱的形态,使静景变成了动景,给人以温暖惬意之感。接着描写横幅右方高悬的圆月,“淡淡的青光遍布纸上”写了月光的柔和,“一张睡美人的脸”突现了圆月的明净、洁白。然后作者集中力量,浓墨重彩地描绘画面的主体部分:在月光的映照下,一支交缠的海棠花从帘子的上端向右斜伸而下;五丛花上下错落,姿态各异,有的分散,有的聚集,朵朵玲珑秀美。在对海棠花作了总的勾勒以后,作者又对它的叶、花和枝进行具体描写:嫩绿的叶“仿佛掐得出水似的”,写了叶的葱翠鲜嫩;盛开的红花“红艳欲流”,写了花的鲜丽色彩;衬托在葱绿之中的黄色的雄蕊“历历的、闪闪的”,写了花蕊光彩夺目的妖娆之态;倚而腾挪的花枝“如少女的一只臂膊”,写了花枝的姿态优美。最后,作者把目光对准了枝头上歇着的一对黑色的八哥,淡淡几笔,就把一只小鸟睡前的神情和另一只小鸟酣睡的姿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最后以“帘下是空空的,不着一些痕迹”结尾,写得趣味横生,韵味深长。此段不及400字,却以细腻的笔触,准确的语言,生动真切地描绘了一张小小的横幅画,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追求纯净、柔软与平和的美好愿望。
苏轼在题王维《蓝关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好的画每每充满着耐人寻味的诗意,好的诗也往往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诗与画应当做到两相映衬、珠联璧合。题画诗如此,题画文也不例外。
关 键 词: 高中高三 1500字
字 数: 1500字作文
本文适合: 高中高三
作文网有话说:出国留学网(www.liuxue86.com)大家喜欢的留学网站,出国留学前记得过来溜达下.谢谢了!
本作文是关于高中高三1500字的作文,题目为:《题画诗与题画文》,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古代文人画家,为了阐发画意,寄托感慨,往往于作品完成之后,在画面上题诗,以收到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的效果。为画题诗自唐代始,唐代诗人的题画诗,对后世画上题诗产生了极大影响。在唐代众多诗人中,李白、杜甫、白居易、罗隐、韦庄等都有题画之作,其中,杜甫的题画诗数量之多、影响之大,终唐之世未有出其右者。杜甫的题画咏物诗代表作是《画鹰》,诗云:“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这首诗把画中之鹰写得活而有神,你看它,仿佛挟风带霜而起,侧目而视,耸身而搏,宛如真鹰一样。只要把丝绳解掉,就可以展翅飞翔了。何时让这卓尔不群的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凡鸟”的毛血洒落在原野上?(这最后两句鲜明地点出了诗人奋发进取的精神。)全诗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致远雄心和嫉恶如仇的激情,给人以无穷的回味。清人浦起龙给此诗以高度评价,不仅认为它具有巧妙的艺术技巧,而且表现了“乘风思奋之心,嫉恶如仇之志”,的确是很中肯的。
真正把诗题在画上,始于宋代文人画的崛起之时。以后历朝历代出现了大批诗家、画家,他们在绘画的同时也创作了大量的题画诗,著名的有宋代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黄庭坚的《题竹石牧牛》、郑思肖的《画菊》,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唐伯虎的《秋风纨扇图》、徐文长的《题墨葡萄》,清代郑板桥的《题画竹》等。其中最受人推崇的是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中所题的惠崇画,是一幅以早春景物为背景的春江鸭戏图,有地面景——竹子和竹外开放的桃花,有江上景——江水和水上浮游的鸭子,还有岸边景——布满地面的蒌蒿和新出嫩芽的芦笋。就这幅画而言,只画出了画家在自然界所能看到的景色,而苏轼的这首题画诗,却还写了要凭触觉才能感到的水之“暖”、要用思维才能想出的鸭之“知”和要靠经验才能预言的河豚之“欲上”。这首诗的高妙之处,正在于以这些想像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面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不再是无机的组合、静止的并列。全诗前三句实写了眼中所见,又以虚写作结,不仅丰富了画面,使其更加充满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且还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余味无穷。如今,惠崇和尚的《春江晚景》早已失传,而苏轼的这首题画诗却成了独立的艺术品,成了众口传诵的名篇。
题画文出现的时间比题画诗要晚,主要成就在现代,产生了一批题画的散文佳作,朱自清是其中的大家。《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是朱自清题画文的代表之作。
作者在此文的第一段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横幅左角之景:斜着的绿色帘子,黄色的茶壶嘴似的软钩,石青色的双穗。“若小曳于轻风中”一句形象地写出了双穗微乱的形态,使静景变成了动景,给人以温暖惬意之感。接着描写横幅右方高悬的圆月,“淡淡的青光遍布纸上”写了月光的柔和,“一张睡美人的脸”突现了圆月的明净、洁白。然后作者集中力量,浓墨重彩地描绘画面的主体部分:在月光的映照下,一支交缠的海棠花从帘子的上端向右斜伸而下;五丛花上下错落,姿态各异,有的分散,有的聚集,朵朵玲珑秀美。在对海棠花作了总的勾勒以后,作者又对它的叶、花和枝进行具体描写:嫩绿的叶“仿佛掐得出水似的”,写了叶的葱翠鲜嫩;盛开的红花“红艳欲流”,写了花的鲜丽色彩;衬托在葱绿之中的黄色的雄蕊“历历的、闪闪的”,写了花蕊光彩夺目的妖娆之态;倚而腾挪的花枝“如少女的一只臂膊”,写了花枝的姿态优美。最后,作者把目光对准了枝头上歇着的一对黑色的八哥,淡淡几笔,就把一只小鸟睡前的神情和另一只小鸟酣睡的姿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最后以“帘下是空空的,不着一些痕迹”结尾,写得趣味横生,韵味深长。此段不及400字,却以细腻的笔触,准确的语言,生动真切地描绘了一张小小的横幅画,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追求纯净、柔软与平和的美好愿望。
苏轼在题王维《蓝关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好的画每每充满着耐人寻味的诗意,好的诗也往往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诗与画应当做到两相映衬、珠联璧合。题画诗如此,题画文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