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日历一页页地翻动,随着爆竹声愈来愈响,年,大步流星地朝我们走来。转眼间,已到了二十八。
此时,年味儿已经很浓了,一条条金蛇在门上扭成“福”字,红底黑字的对联洋溢着过年的喜庆与忙碌。大街上,传来了“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此起彼伏,奏成了一曲热闹非凡的交响乐。到了晚上,爆竹便被烟花替代了。天色愈来愈暗,空中却愈来愈热闹。一束束烟花在空中腾飞,又悄然落下,虽转瞬即逝,却让人无法忘怀。有的如一朵朵绽放的花儿在争现风华,有如一只只翩飞的蝴蝶跳着那堪称蝶翩跹的舞蹈。那一袭无暇的蝶衣,五彩斑斓,紫色的高贵,白色的圣洁,绿色的温柔,粉色的妩媚,在这为夜空抹上的胭脂里昙花一现,如此缤纷,如此耀眼。眼看着,夜空中的烟花渐渐凋零,却不断有后来者居上,它们在空中比翼联翩,尽情地为我们展现光的舞会。如果说烟花是五彩的世界,那到了除夕,便是“红色”的主场。要说这过年,最让我们小孩子开心的莫过于红包了。
当遇见了远在温州的伯母、姑妈时,收红包便成了要办的第一件事。只见一遇到了伯母,她就把红包往我手上塞。“不用了。”我嘴上虽这么说,心里却乐开了花:这红包沉甸甸的,一定装了不少好东西。“拿着。”伯母又推给了我。“不了,这多不好意思。”我嘴上仍这样说着,心里却十分着急。按以往的规矩,这必须要推三阻四的,不然,就是不礼貌了。“快拿着。”伯母一把抱住了我。“哎哟!”我肚子特怕痒,立刻瘫到地上,“咯咯”地笑个不停,嘴里念叨着,“痒,痒。”自然,这红包也就收了。
时间飞逝,不经意间,厨房的香味已在屋中弥漫。一道道佳肴色彩缤纷,也都有各自的意义。红彤彤的火锅象征着“红红火火”;清素的黄鱼象征着“年年有余”;螃蟹炒年糕的经典红白色象征着“年年高”;圆滑的鱼圆象征“团团圆圆”。吃过这么几道菜,眼看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一家三口怕等不及公交车,就先走了。
大街上冷冷清清,偶有几辆车呼驰而过,人人都在吃团圆饭。夜幕时分,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爸爸抱着点点,看着春晚,吃着花生、瓜子。这种感觉真幸福!十二点,新年的钟声敲响,久久盘旋在杭州城。接下来的几天,人们走亲访友,虽也热闹,可却不及除夕时的年味儿那般浓了。到了正月十五,年味儿又浓起来了。这一天,一家人围在桌旁,吃着汤圆,共庆元宵。夜晚,红红的灯笼,亮丽的灯会,街上那些看灯会的人们,他们手中提的彩灯,构成了一幅繁华、和谐的城市绘卷。鞭炮声分外得响,似乎想多挽留年一会儿。灯渐渐暗了,鞭炮声渐渐轻了,城市又恢复了平静,光洁如新的红领巾压在了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