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仅仅三画,便奠定了人类万年历史,给了人类来自大地的能量和安全感。虽其简单平常,却值得人一生去珍爱。
土,两横一竖,简单,简单的让你不屑去看它,简单的让你觉得可以随意抛弃它。但是,它却给了人一种厚重感,纵使你有万般能耐,你也不能改变它的结构。在《说文解字》中对土的解释为“地之吐生物也。二象地之下,丨,物出形也。凡土之属皆从土。”而在中国五行中,土具生生之义,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生存之本。凡具生化、承载、收纳性德的事物或现象都来源于土。
在古代,人人敬畏土,他们痴痴地爱着土,他们愿意在死后,将自己的身体埋进泥土里,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生于土,也将归于土。《韩诗外传》:“人死曰鬼,鬼者归也,精气归于天,肉归于地。”可见的人们对土的尊重。人们愿意将自己的肉体以及灵魂交付给泥土,土也反馈给了人类无尽的资源,让人类的文明得以代代延续。
幸得小时候生活在农村,能够目睹一下泥土的真正面貌。
泥土是黄色的,有的凝聚成块,但是只有轻轻一捏,便会散落在你的手掌心,从你的手指缝间缓缓的回归到它所应该在的大地上,有的则散在大地上,随着风飘起,农民不会担心这些土会被风刮走,而留下贫瘠的土地,因为土无穷无尽,它会飘在空气中,让你明白这里便是田野,让你安心,因为自然还在。我会找到一个泥土较多的墙角落,挖开丰满而新鲜的土地,我能够感受到其中所蕴藏的生命,肥沃的土地细碎并缓缓从铁锹背上滑落,土的颜色由深到浅,你会看到一个缓缓递进的生物链,一个个将死并且化为新生的狂野的生物的循环系统。肥沃的土壤呈现在眼前,仿佛在用厚实的话语提醒你:这是自然,这是生命。
美国“土地道德”首倡者奥尔多 利奥波德在远离现代文明的维斯康星河畔,买下来一座被压榨殆尽后的沙化农场,每逢节假日,他便带全家来到这里,在沙土上用双手“重建我们在其他地方正在失去的那些东西”。他在此努力了十三年,直至猝死在去扑救邻居草场大火的路上。在他眼里,道德的演变次序,实际上是一个符合生态演变规律次序的过程。因为这种土地道德,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是对社会和反社会的行为的鉴别;从生态角度来看,则是对生态竞争中行动*的限制。
然而现在的人们不去看它,不去想它,不去接触它,人们唾弃它,诋毁它,把它从我们的鞋上擦去,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变为以经济为基础的,土地如奥德赛的女奴一样,只是一笔被任意役使和处置的财富。但人们依旧没有明白的事实是什么?那就是,万物源于土地,并将终结化为土地。而终结者最终都将祸及自身。
土,地之吐也,人之母也,人类一再地破坏它,必将摧毁自己的文明。
土,我最喜欢的汉字,因为它简单却复杂地承载着人类的文明,它微小却重要地在给予人类生存的养料,见证了人类昌盛的历史。但是,土,也是我在担心的汉字,因为现在的人们正在逐渐对土失去概念,作家苇岸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人,一生从未踏上土地。”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我担心,土只能成为人们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