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是一位六十年代入党的老党员。也许是在村里担任了近四十年的村*的缘故,爷爷平日里最关心的莫过于国内外新闻和家乡的变化了。退休后,爷爷自己掏腰包订阅了好几种报纸,他总是逮着我们回老家的机会,和我们聊天,所提及的话题范围之广,见解之深,让我这个自诩的“书虫子”佩服得五体投地。
今年寒假,我和姐姐一起回老家过春节。在爷爷的卧室里,几份崭新的报纸放在床头柜上,哦,是《新华日报》、《江苏科技报》、《南通日报》和《如东快报》。于是我和姐姐决定模仿记者在爷爷空闲的时候对爷爷进行一次“采访”,让爷爷给我们讲讲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老周同志,您觉得改革开放以来,您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我迫不及待地切入主题。
爷爷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答非所问地说:“在六十年代初,全国上下流行到北京*看望*,当时我比你们大不了几岁,学校就组织我们一起走着去过*……”
“走过去?”姐姐惊诧得叫出声来。
“是啊,记得当时我走破了三、四双解放鞋呢,现在想起来,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现在可好了,”爷爷接着说,他看着我们姐妹俩,反问:“今年回老家,你们俩有没有觉得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从西外环到我们家的泥水路变成了水泥路。”
“家门口的用楼板铺起来的小桥也变成了宽敞的水泥桥了。”
我和姐姐七嘴八舌地说。
“是啊,现在可方便了。你们看,几乎家家都有汽车了,车子也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了。高速公路、铁路几乎修到了家门口,外出旅行也方便多了,汽车、火车、飞机随你选。”
爷爷一脸满足样。
“你知不知道我们家现在住的房子是怎么建起来的?”爷爷转变了话题。
看我们一脸茫然样,爷爷笑了, “八十年代初,刚刚分田到户,我们家承包了四、五十亩的荡田,那可真叫开荒啊。”爷爷露出沉思的表情,思绪逐渐飘到了三十年前:“那时,你们的爸爸也就你们这么大的样子,我和你们的奶奶没日没夜地在田里劳作,经过几年的辛苦,终于将荒地开垦成熟田,我们家也就渐渐地积累了一些资金,在村里率先盖起了两
层楼房。”
我充满敬意地看着爷爷长满老茧的手。“你们看看,全村现在家家户户都住进了楼房,设施样样齐全,条件不比城里人差。只要不怕吃苦,肯钻,总会过上好日子的。”爷爷满足
地笑着说。
“你们再看看,我们家门口的小河有没有什么变化?”爷爷“反客为主”,将又一个问题抛给了我们。在爷爷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小河边。
“咦,水好像变清了!”我好像发现新大陆般地叫起来。
“是啊,去年年初村里将这条河进行了疏浚,还聘用专门的河道清洁员定期清理河道垃圾,沿河的几户人家分段承包河面养起了鱼。环境变好了,而且老百姓无形中又多了一份收入。真是一举两得啊!”
“那我们暑假就可以回来钓鱼了!”姐姐兴奋地说。
“其实,我们说的都是些我们身边的小变化,你们也从电视报纸上看到我们国家的喜人变化吧?”爷爷又“将”了一军。
爷爷不等我们接口,自顾自地说,“就拿最近的说吧,党的十八大召开,新的领导接班,反腐倡廉的力度增大,一批批贪官落马,老百姓连连叫好。再说正在掀起的一场‘光盘’行动吧,这体现了我们国家人民的品质和责任的提高,节俭这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确应该发扬光大。”
看着爷爷滔滔不绝地说着,我站在一旁,若有所思,我的家乡变美了:水越来越清澈,空气越来越清新,人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浓郁。这也从中折射出我们的国家变美了,不管是从人文、科技、自然哪一方面来说,中国是美丽的。她的美,需要我们所有人来创造,来维护,让美丽中国持久驻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