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唐西域记》,我才发现玄奘有着与唐僧截然不同的特点。
《西游记》中那个不辨是非,稀里糊涂,无条件讲慈悲的唐僧,想必早已被大家所熟知,但那个历史上真正的玄奘大师,不仅精通佛理,还有着国人的智慧与勇气。
在唐朝最繁荣昌盛的年代里,玄奘本可以像其他僧人那样,默默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但是,他不愿生活在一个佛教不健全的国家中。为了中国佛教的健全,也为了以佛教救国,他不顾官府反对,毅然的去了那个陌生,神秘的过度——印度。
他去印度,别无所求,一心只为求法。
在大沙漠中,他与那匹老马踽踽独行。沙漠中,变幻莫测的天气,他早已不在乎了。为了求法,他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一次,他曾弄丢了水袋,几天都没有饮水了,已经近乎虚脱。那一年,他才28岁,还没有经历过生死的考验,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誓言:宁向西方一步死,不向东土半步生。他已经做好了为佛教献身的准备了。
在西域的一个小国,他发现处处都有佛寺,但礼佛者甚鲜。一打听,他才知道该国举国信拜火教,并且只要到有人礼佛,就要烧掉佛寺和礼佛的信众。又一次,他去佛寺中礼佛,有人就要用火来烧他。玄奘不但没有逃走,反而要用自己的身体来保护佛寺。他不愿看到佛寺这样被焚毁。要纵火的那个人告诉了国王,国王便亲自问玄奘为什么要以身护佛。玄奘告诉国君,他要用佛教救国,他要为自己祖国的佛教做出贡献。国王被他的言词感化,从此举国信佛。作为一个宗教家,玄奘有着殉道殉教的精神,这是他所难能可贵之处。
当他将要从印度反国时,戒贤大和尚再三挽留他。但他坚定的对大和尚说:“师傅,如果只为了个人功利,我就不会来贵国了。现在,祖国有那么多众生等待着佛法的救赎,我也应该回国了。”在各种环境之下,玄奘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最初的念头——求法,以佛法救国救世。作为思想家,他的救世热情同样难能可贵。
困境中,他镇定自若,大步向前;顺境中,他不忘初心。这,就是玄奘。如今,他的心已经停止跳动,他翻译佛经的笔已经从手中掉落,但他留给世人的,绝不只是那六百多卷佛经。
他那为佛教不畏一切的精神,将是中国佛教历史上最美的姿态。
评语:文章有进步,整体感不错!能从几个方面来写玄奘。但文章每部分中列举人物的情节仍不生动,缺少细节描写,叙事生动性应加强,同时,在点题上也应更充足,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