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我校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西安研学旅行。旅行前,同学们都对这次的研学旅行抱有不同看法。有的同学认为研学旅行就是去玩,其实不然,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7月23日,我们便乘火车来到了西安。我们去了很多地方,有雅森训练营,在那儿我们学会了如何通过团队协作去解决问题;有壶口瀑布,它带我领略了中华民族的地大物博;还有秦始皇兵马俑,他使我明白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强大……
但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枣园。枣园曾经是**书记处所在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城西北8公里处。枣园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进驻延安后,为*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现旧址大门石柱两侧尚有康生 所书“延园”二字。1944年至1947年3月,**书记处由杨家岭 迁驻此地。
进入枣园的大门后,我们首先来到了任弼时同志的故居,任弼时同志旧居位于*书记处小礼堂后面的山下。任粥时在这里居住期间,主持**书记处的工作,参与领导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参加筹备了中国*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任弼时旧居旁还有*、*、朱德等*领导的旧居。沿着任弼时同志旧居旁边的台阶走上山去,就来到*同志旧居的院落。1943年初至1946年初,*在这里居住。*同志旧居在*同志旧居的西边是一排四孔面向西南的石窑洞。1944年10月至1947年3月,*在这里居住。
枣园西北面山上的一幢房子,听导游讲解,这是苏联医生阿洛夫住过的地方。当时;阿洛夫医生除给**的同志们看病外,还经常给枣园及周围村庄的群众看病和接生。当地一些群众给孩子起名叫“院生”“院成”,以示纪念。
离开了*小礼堂,我们来到了*、*等其他*的故居,那一间间朴素的窑洞,院子里普通的石桌,窑洞里简陋的陈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伟大的*就是在这样阴湿的窑洞里废寝忘食,完成了一项项伟大的历史使命。这是一种艰苦奋斗,不畏劳苦,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啊!美国记者斯特朗在她的访问记录中曾写到:“党的负责*住着寒冷的窑洞,凭借着微弱的灯光,长时间的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享受……”望着眼前这些革命的旧址,我的内心不由得一颤一颤。就是在这种连吃穿都紧张的年代,我们的领袖却用超乎一切的意志力,缔造了中华民族的神话,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解放。而如今国家安定,民族团结,人民生活富裕的美好年代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这是多少革命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啊!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发扬这种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但是,在我们学习生活的校园里,铺张浪费,物质攀比的现象非常严重。我认为这种现象是不应该有的。在美好的中学时光中,有着许多要学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而并非是去追求物质的享受。就是在这样有限的条件下,他们却挖掘出了个人无限的潜力,成为了有才华的艺术家。这些都是我们应当学习的,所以我们应继承和发扬这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提高学习效率,全方位的提高自我。
通过这次研学旅行,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应该把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人民服务作为自己行为的宗旨。我们这些青年学生要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必须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认真学好我们的专业和文化课知识,积累自己的社会经验,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和营养,把自己变成一个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努力为国家贡献力量的优秀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