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为向东坡传语》赏析_苏轼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如梦令·为向东坡传语》赏析_苏轼

来源: 作文大全2023-12-27 08:22:11
导读: 【作品介绍】《如梦令·为向东坡传语》是代表了苏轼创作清淡的一面的一首词,词中不设奇险之语,清新淡雅而自然,抒写怀念黄州之情,表现归耕东城之意。 【原文】如梦令...

 

【作品介绍】

《如梦令·为向东坡传语》是代表了苏轼创作清淡的一面的一首词,词中不设奇险之语,清新淡雅而自然,抒写怀念黄州之情,表现归耕东城之意。

 

【原文】

如梦令①

为向②东坡传语,人在玉堂③深处。别后④有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释】

①此词作干元祜二年(1087)前疟·。傅干注云:“寄黄州杨使君二首,公时在翰苑。”苏轼于元佑元年九月除翰林学士,四年春三月除龙图阁学士知杭州。词当作于此一时期。

②“为向”句:意谓托杨使君向东坡捎句话。东坡,指贬谪黄州时的旧居以及邻人。

③玉堂:指翰林苑。《汉书·李寻传》乇先谦补注引何焯:“汉时待诏于玉堂殿,唐时待诏于翰林苑。至宋以后,翰林遂蒙玉堂之号。”

④别后:苏轼于元丰七年(1084)四月离开黄州。

 

【白话译文】

替我向黄州东坡的旧邻捎句话,我现在身在翰林院,东坡的房屋田地无人管理,别后有没有人来?是雪压住了小桥,道路不通吗?回到黄州的东坡去吧,长江边上已经下过一犁深的春雨了吧!

 

【创作背景】

苏轼在“乌台诗案”后,被贬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自元丰三年(1080)二月到黄州,至元丰七年四月离去,在黄州住了四年零两个月。在此期间,他一方面在州城东门外垦辟了故营地数十亩,命名为东坡,躬耕其中;一方面狎渔樵之侣,穷山水之胜,乐其土风,生活颇为惬意。因此,他对黄州,特别对东坡,感情深厚。在京城官翰林学士期间,虽受重视,但既与司马光等在一些政治措施上议论不合,又遭程颐等竭力排挤,心情并不舒畅,因此一再表示厌倦京官生涯,不时浮起归耕念头,故此借写出这首《如梦令》,抒写怀念黄州之情,表现归耕东坡之意。

 

【赏析】

这首《如梦令》,毛氏汲古阁本题作《有寄》,傅榦此调下注云:“寄黄州杨使君二首,公时翰苑。”当是元祐元年(1086)九月以后,元祐四年三月以前,苏轼京城官翰林学士期间所作。词中抒写怀念黄州之情,表现归耕东城之意,是作者当时特定生活和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及流露。

首二句“为向东坡传语,人玉堂深处”,以明快的语言,交待他“玉堂(翰林院)深处”,向黄州东坡表达思念之情,引起下文。这两句的语气,十分亲切。苏轼心目中,黄州东坡,俨然是他的第二故乡,所以思念之意才如此殷切。

次二句“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是“传语”的内容,是苏轼对别后黄州东坡的冷清荒凉景象的揣想。先设一问以避免平直。有此一问,便曳生姿,并能引出下文。“雪压小桥无路”,仍承上句带有问意,似乎是说:别后有没有人来?是雪压住了小桥,路不通吗?以景语曲折表达之,既富于形象性,委婉深曲。是与否之间,都表现了对别后黄州东坡的无限关心。

末三句“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紧承上意,亦是“传语”的内容,表达归耕东坡的意愿。“归去,归去”,直抒胸臆,是愿望,是决定,是决心。“江上一犁春雨”,是说春雨喜降,撬犁地春耕,补充要急于“归去”的理由,说明“归去”的打算。“一犁春雨”四字,使人自然地想起他所作《江城子》词“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的意境。“一犁春雨”四个字更是“皆曲尽形容之妙”,妙就妙捕捉住了雨后春耕的特殊景象,情感轻快。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颇多气势磅礴之作;但他一生中也有很多淡雅清秀的词作,显示了东坡创作风格的多样性。这首《如梦令》便代表了苏轼创作清淡的一面,词中不设奇险之语,清新淡雅而自然。

 

名家点评

清人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说:“人赏东坡粗豪,吾赏东坡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