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真金 慧眼识 小学四年级
本文适合: 小学四年级
作文来源:
本作文350字是关于小学四年级的作文350字,题目为:《慧眼识真金》,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说明:高考、中考临近,我把郑州市09届第一次高三质量检测的作文讲评整理出来,看看能否給应考的孩子们一点帮助。
慧眼识真金
——新材料作的文审题立意训练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篇有关勺子的文章这样写到:在单位食堂就餐,人们用勺子在菜汤桶里盛汤,盛汤后,应当把勺子挂在桶边,可有人或有意或无意地将勺子往桶内一丢,勺子常常会滑到菜汤里去,后来的人要从菜汤里捞起勺子再用,很不卫生。对此,人们一般多提醒盛汤者要注意公德,不要乱放勺子,但效果并不明显。后来,食堂师傅将几把勺子换了长柄,长度超过桶高,勺子滑到菜汤里的现象很少再发生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郑州市0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
[写作指导]:
本次作文命题延续了和2008年全国卷1、全国卷2的作文命题模式,是一篇典型的新材料作文,对学生审读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要求较高。阅卷结果是,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因为审题、立意的偏颇而得分在40以下。这则材料并不复杂,为什么有那么多学生出现了审题失误?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脱离材料,我行我素。有些学生或因为不理解材料而不知从何立意,或误以为“自定立意”就是随便立意,导致作文主旨与所给材料毫无关系。例如有同学写“当爱与智慧相伴”,“可能性与必然性”,“徘徊在十字路口,你会怎样选择”等,这些立意与材料毫无关联,得分多在30以下。
其二,一叶障目,不见全局。一部分学生不会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内涵,抓不住重点,而只关注次要信息、细枝末节,导致立意偏离材料的主要倾向。如不少学生只注意到“提醒盛汤者要注意公德”这一句话,而将立意确定为“让公德充满人间”,“举手投足之间彰显个人素质”,“中国人,别丢掉自觉性”,“要相互体谅”,“和谐社会呼唤道德”等等;有些学生只注意到“食堂师傅将几把勺子换了长柄”这句话,由此得出了“细节决定成败”,“小事虽小,不可忽视”,“要随时掌控主动”,“目标不能太低”(柄短)等观点。凡此类偏离材料重点、无视材料整体性来立意的作文,都被归入二类文以下,很少超过40分。
其三,隔靴搔痒,言不及义。相当多的学生虽能读懂材料的含义,但因为认识模糊或概括能力欠缺,而不能准确提炼出观点,结果言之不确、论之不透,给人以打擦边球之感。如“要善于调整自己”(“调整自己”概念模糊,如果改为“出现问题时责之于人,不如责之于己”就能紧扣材料),“主观与客观同样重要”(“主观”、“客观”太笼统,如果具体化为“道德自觉”与“健全管理”就较有深度),“要处理好说与做的关系”(笼统,没有突出“做”,即“采取措施”比口头号召更重要),“看问题要看本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都是大而空,如能把“本质”和“主要矛盾”具体化为“管理不到位”“缺乏人性化的管理”等即可定为一类立意)。
鉴于此,对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提出几点建议:
一、审读材料时着眼整体、抓住重点。材料的主要含义常常通过对比、人物的语言、议论或抒情性的语句来体现,关注这些地方,往往能把握理解材料的关键。如本则材料就蕴含了对比,对勺子滑入汤桶这一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认识,因而就有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式: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人们没有公德—提醒人们注意公德—收效甚微;认为主要原因是勺柄太短—把勺柄加长—问题立刻从根本上解决。由此就可以提炼出“改良社会风气仅从人们的公德、素质上要求是不够的,还要善于创造便利条件,改善管理水平”,“建设(做)比批评更重要”,“做事要改进方法”,“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往往会找到更有效的解决办法”,“良好的制度、完善的规则是杜绝不良现象的根本”等很好的立意。
二、学会依据材料联想类推,由此及彼,使材料成为引发联想的触媒,而不是禁锢思维的障碍。生活中与“勺子事件”类似的现象很多,例如,挤公交车不文明,单要求大家不要挤是不行的,如果公交车比较多,人人都能顺利坐上车,便不会有太多拥挤现象;腐败问题日益严重,单号召官员洁身自爱不够,还要采取措施防止、遏制腐败;商家违法生产经营,道德谴责无济于事,健全监管机制,加大惩治力度,才能有效打击不法商家……以此类推,就能想到许多可写的素材,对材料的模糊感觉也会渐渐清晰,形成明确的观点。
三、在立意上不要盲目求新,更不要以为“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等于从任何一个角度立意都是最佳选择。在具体的阅卷过程中,立意被分成了一类、二类、三类……有高下优劣之分,如果立意偏离了材料的主要倾向,则立意就可能沦为二类或者二类以下,作文就很难得高分;而抓住材料的主要倾向来立意,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2008年全国卷2的满分作文《变味的善良》《不要说你是好心》《放手自然》等莫不如此。
[典型作文]
例文1(满分作文)
适时地转个弯
提醒效果不明显,怎么办?那就转个弯吧!看,食堂师傅将勺子换成长柄的,勺子便很少滑进汤里了。是呀,许多事情难办,难就难在它要用巧妙的方法去解决。那么,就让我们在适当的时间转个弯吧。
山水·陶潜·困惑与闲适
清风徐来,荷锄而作。是那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隐士在劳作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那位以菊自比,以菊终老的诗人吗?
陶潜,为菊而隐世的诗人,为高洁而弃官的文人。在被官场尔虞我诈的关系模糊了双眼,不知所去时,适时地转了个弯,将人生从仕途的道路上定格在了田园,刻画在了菊上。从此他不再茫然,不再困惑,终日以菊为伴,落得个闲适安乐的山水田园生活。
这个适时的转弯,成就了渊明,也成就了一个山水田园诗人。
逆境·苏轼·柳暗花明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是那个面对赤壁,大声吟唱的壮士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那个遥想历史,慨叹周瑜,抒发情怀的诗人吗?
苏轼,一个无论何时都会发出舒心的笑的诗人,一位面对一再被贬命运而仍能不断感悟,抒发豪志的勇士。是呀,面对志不能伸的无奈,面对家人离散的哀愁,苏轼总能在悲伤中找到出口,拨开云雾,找到让心灵快乐的理由。适时地让自己转个弯,在痛苦中磨炼乐观的心胸。
适时地转个弯,苏轼从悲伤的缚茧中脱出,得到心的释放,成就了豪放派创始者的奇迹。
停滞·*·改革开放
不是每一朵玫瑰都代表爱情,但是红玫瑰做到了。不是每一位伟人都能创造奇迹,但是*做到了。是在广东、福建划了个圈的设计师吗?是创立中国特色*理论的改革家吗?
在那个停滞的年代,没有先人可以效仿,没有什么救命草可以去拉。可是,就有这样一个人,在适当时间转了个弯,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创造了中国经济腾飞的三十年。
这个适时的转弯拯救了中国,惊叹了世界。成就了*,更造就了中国的奇迹。
世界上什么样的路最难走?是转弯的路。
世界上什么样的路最险峻?是转弯的路。
世界上什么样的路最惊奇?是转弯的路。
人生需要我们适时地转个弯。
[深度评析]这篇作文我给满分。作为一篇考场作文,能做到不拘泥于材料而又紧扣材料立意,思路严密、文脉清晰、语言优美、书写漂亮已经属上乘,但本文还有几个亮点:一是标题新颖,而意蕴显豁。二是语言简洁,笔下含情,具有说理散文灵活生动的特点。三是选用的事例典型,有说服力。陶潜、苏轼本是早已用烂的材料,但作者能巧妙剪裁,使熟悉的材料因精彩的表达而焕发出新的魅力。而*一例,其他学生运用较少,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四是说理的语句少而精,每一句都能切中肯綮。但本文只能算是一篇中规中矩的好作文,远没有一些高考满分作文那种文采飞扬、思想深刻、个性鲜明的特点,末尾处的排比也显得牵强,有凑字之嫌。
例文2(54分)
执把长柄看人生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要识庐山真面目,
还须换个角度行。
悲与壮,天才与白痴,英雄与枭雄,人生种种,如一条飞驰而去的光带,在天际影影绰绰,闪着白光,仔细剥开,方知这一道白,原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般颜色构成。换个角度,放弃徒劳的说教,将短柄勺换为长柄,问题便迎刃而解,人生便豁然开朗。
悲与壮。
世间英雄好汉,多与悲壮相连。悲者,血泪洒于茫茫天际;壮者,号角吹响沙场之间。高适,生于“大唐盛世”之壮阔,长于“安史之乱”之悲凉。秉重任于戍边,是他的壮,觉命轻于沙场,是他的悲。他的
壮,是杀敌报国、戍守边疆的豪情;他的悲,是山遥路远、独枕孤床的寂寥。英雄也会孤单,壮怀激烈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悲凉?换个角度,执把长柄,则悲情更衬托出豪壮,悲与壮一笔钩连,唯余高适于天地间冲杀、怒吼。
英雄与枭雄。
英雄舞剑,文人挥墨。却看那曹孟德按剑作笔,于马背上龙飞凤舞几挥,平仄间,黄河、燕山俯首倾听他的吟诵,董卓老贼也惊出几身冷汗。这是英雄的奏歌。“挟天子以令诸侯”杀杨修弑华佗,纵有文法的错乱,终替不了逆臣的罪名,这是枭雄的无奈。当历史之江滚滚东逝,执把长柄以观,英雄与枭雄,谁又辨得清呢?余下的,只是不尽的回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天才与白痴。
易醉的李白,将半条银河引入人间,诗意与才情,如滔滔江水喷涌,诗仙不愧为天才。不羁的李白,令贵妃扶砚,力士脱靴,终又走出长安,走出繁华,似一只雄鹰,放白鹿于青崖之间,诗仙确类白痴。如此之才,如此之痴,只需换个角度去看,执把长柄观李白,便见诗情与痴情在历史中渐渐明晰。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是勿让那偏见和经验缚住你灵动的思绪,换个角度,将汤桶里的短勺换为长柄。换一种眼光,以旷达观壮士,以敬意看悲者;以达观识英雄,以大度读枭雄;以洒脱认天才,以理解对白痴。
只需执把长柄观人生,便识庐山真面目。你将获得企盼已久的豁然开朗,如一束蓬松的阳光,滋润你的心灵……
[深度评析]这篇文章最吸引人眼球的地方有二。一是语言,本文的语言整散结合,字句铿锵,情感饱满,很有感染力。二是意境,中学生作文大多行文拘谨,境界狭窄,而此文则意境开阔,洋溢着一股豪气。除此之外,文中引用化用诗句贴切自然,不觉堆砌。但这篇作文最大的缺点也正与它的优点相关,并与它的优点一样明显,那就是因辞废意。例如“似一只雄鹰,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如一束蓬松的阳光,滋润你的心灵”看上去很美,实则情理不通。又如“总有文法的错乱”如何理解?李白走出长安,放鹿青崖就确类白痴?写作文要讲究语言优美,但切不可过于雕琢而影响了意思的表达。
例文3(49分)让措施取代呼吁
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件事物,会有不同的对待方式:有的人说的多,而有的人做的多。就像材料中的情况:有的人只进行呼吁,而有的人采取了措施,对勺子进行改进。结果很明显,采取措施的方法更为有效。
不单单是针对勺子事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要求我们采取一定的措施应对而不是单凭号召一类无具体效力的举动,在这一方面我们应努力成为“行动巨人”。
就拿整个社会群体来说,规范社会靠的是实实在在的法律条文,而不是没有具体标准的道德规范。人们说“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国家之所以采取措施颁布法令,就是认为所谓的呼吁无法达到期望效果。如果一个国家的统治者的施政方针仅是呼吁小偷停止偷窃,呼吁强盗停止盗窃……希望大家注意良心与公德,努力创造和谐。可想而知,这个国家会陷入怎样的混乱与恐慌之中。必须要对偷盗者进行奖励,统治者才能对社会公民产生一个警醒或规范作用,才能创造社会的安宁。
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这样。近期成为全世界航海隐患的索马里海盗,也需要国家采取一定手段来保护中国的商船。在各个国家对索马里*施压无效之后,各国*均派出了本国的海军去维护亚丁湾海域的安全,中国也派出了三艘舰船,捍卫中国商船的权利。这实实在在的出兵行动也许并不能完完全全铲除海盗*,但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航海货运安全保障,这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像加长勺子的勺柄一样,一定程度上预防了不良现象的发生。
对于我们自己,更应该从国家的做法中总结出自己的行为准则。对待事物,我们不能只一味地呼吁别人如何,而是应该从自己身上想办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做事总比说话拥有更多的约束效力,就像从自身改变勺柄长度要比要求别人注意公德更有可操作性。针对实际主动出击,才能真正达到我们的目的。
将措施付诸于行动,将“说的多的话”转化为“做的多的行动”,我们才能在问题的处理中处于上风,才能按自己的意愿得到想到的结果。
[深度评析]这篇作文我给49分,同时甚觉惋惜。此文能准确把握材料的主要倾向,观点鲜明,论述有力,很能体现议论文简洁明快的特点。而且论述集中,不蔓不枝,又能联系实际,关注时事,具有现实意义,与一般议论文的例证不是陶苏就是屈李完全不同。可惜在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论述的透彻严密上,它显然又存在明显的不足,如开头几句从看待事物的方式说起,不能一语中的。如果修改为“勺子经常滑入汤桶,只呼吁就餐者遵守公德,收效甚微;而加长勺柄之后,这难题便迎刃而解。由此可见采取具体措施常常比呼吁号召更有效。”这样单刀直入,论证就更清晰简明了。
例文4(20分)
真像(相)与现实只隔一层纸
很多时候,人们苦苦寻找,徘徊,以为事情的真像(相)离自己很远,但当人们真的发现事情的真像(相)时,却发现真像(相)与现实之间,仅仅隔了一层纸。
数学(家)纳什,从大学开始就一直被精神分裂症困扰,在他的思想中,总是有一位联邦调查局的特工,交给他一些研究飞碟的任务。事实上,这个特工并不存在,但纳什却被这幻觉困扰,整天研究无用的数据,特也被精神病院治疗多次,但纳什终究无法辨认出现实与幻觉。几十年后的一天,他突然明白了自己所看到的是幻觉,原因是他自己一天天的变老,而幻觉中的那位特工却依然年青,当他走出幻觉后,努力研究,并且获得了诺贝尔奖。
对于他来说,精神病给予他很深(重)的压力,他苦苦徘徊几十年,才发现幻象不是现实,但仔细想想,发现现实中人的年龄会变化而幻象却不会改别,这又是多么简单的事情啊。薄薄一张纸却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把它捅破。
科学的发展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梅(枚)举,牛顿发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突破了几千年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爱因斯坦又突破了牛顿的经典力学,创作(造)了相对论。
他们都是由于不断探索,才发现了新的理论。但探索不仅仅局限于科学,文人雅士也在不断地探索,在探索中发现。
曹雪芹生在封建社会,但他对女性的认识并不局限于传统中“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在他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那样鲜活生动。而当《石头记》流传于民间时,人们发现,这样的女子形象,是那么地可爱。人们一直没有创造出这样的形象,就是因为隔着一层封建礼教的纸,而曹雪芹,就是捅破这层纸的人。
对于我们这样的中学生,常常被沉重的课业压力所压抑,心中也常常会有很多疑问,觉得人生太苦太累,又看到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困难程度,就会怀疑自己的努力是否还有意义。但我觉得,这只是黎明前的黑暗,只要认真努力去做了,就一定会冲破黑暗,捅破那层纸,而达到人生目标,找到真像。
真像与现实只隔一层纸,要勇于捅破这层纸,才能找到事物的真像。
[深度评析]这是一篇严重失误的作文。首先是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作文,与材料无任何关联。其次是标题含混,内容散乱。如“真像”指什么?“现实”指什么?“一层纸”比喻什么?第4段和倒数第2段跟“真像”有什么关系?标题中是“真像与现实”,纳什一例中却变成“幻象与现实”等,读完全文后不知所云。另外,语言罗嗦,错别字、语病较多,也影响了文意的表达。但本文也不是一无可取,例如,书写比较整洁,语言基本流畅,例证来源较广泛等;作者写作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思维混乱。作文训练不单是语言和技巧的训练,也是思维品质(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和批判性)的训练,唯其如此,才能写出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认识深刻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