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而观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登高而观

来源: 作文大全2024-01-11 12:23:48
导读:人在高处,会向两个方向眺望,一端眺望无比辽远的世界,另一端望见无比深邃的内心。当一人走向山巅水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达到一种“极目而...

人在高处,会向两个方向眺望,一端眺望无比辽远的世界,另一端望见无比深邃的内心。

当一人走向山巅水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达到一种“极目而望不可即,放眼之望未见”的境界,于是人“惘惘不甘忽忽若失”,而有一瞬的迷思,但这种超越功利关系的迷思,本身就是对自身的担当。

二十四岁时,失遇无路的杜甫离开长安,来到山东,随后在齐鲁大地上漫游,登临泰山,写下《望岳》。这座秦皇汉武封天禅地的巍巍高山是何等的高远。“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年轻时的杜甫意气风发,胸怀壮阔,被五岳之首的宏大气势所震撼,不禁豪气干云,壮怀激烈,立下雄心壮志,决心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在人生的画卷上书写自己的豪情!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登高而视,便能穷极千里之目,望尽天涯之路,而在这壮景下催生出建功立业的壮志,以及普济世人的雄心,正是对生命中不可抛却的责任的担当。

五十三岁时,流浪入蜀的杜甫已经客居四年多,他是多么想回到长安,但那是多么黑暗的时代,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人无名,大唐依旧在风雨中飘摇,内忧外患。杜甫在那样一个蓬勃的春天,登上高楼,写下《登楼》,满眼却是寂寞寥落,诗人知道郭子仪已经收复长安,岱宗已经还朝,*已经暂时平定,但他心里仍有隐忧,“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一个孤寒老病的诗人,独立缥渺之飞楼,此时他的身体悬在天地之间,登高而观,他看到了什么呢?一个飘摇的*,心中藏着无尽的隐忧。但此身如寄的责任感,让他无法象一个普通人那样活着,因为他身上一直肩负着最伟大的重担。

杜甫登的越来越高。他的愁越来越深,他的担子也越来越重。

五十六岁时他来到了夔州,重九时节登上了长江之滨,面对山川,他常年的漂泊,他老病的孤愁,都在这一刻激迸而出,“艰难苦难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是重阳节的庆典,但对杜甫来说,更是心里眼里的迷惘,他已经不胜愁绪了,望见长江水翻滚不息,感觉到天地无限,人间一瞬,这种有限和无限,且悲且壮。在泰山之巅立下的雄心壮志已无法实现,但他依然执着。这便是杜甫感动我们的地方,一个士子芜途苦旅中却能恪守初衷,穷困潦倒中却能懂得担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登楼也罢,登高也罢,尽可能走到我们可以抵达的更高处。因为它能给我们空间感,饶宁颐先生说过:“人高处向下看,不局促于一草一木,四维空间还有上下”,也许我们居于斗室,也许我们会觉得身边的一切都是拥挤的、狭隘的,但一个人的心可以有无穷的空间,在这无穷空间之上,所担当的便是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