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时光如梭,白驹过隙,转眼间又是一个清明节。说到清明,也确实有不少诗,而最耐人寻味的,便是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初读此句,便已展开...
时光如梭,白驹过隙,转眼间又是一个清明节。说到清明,也确实有不少诗,而最耐人寻味的,便是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初读此句,便已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仿佛身临其境:清明时节,小雨连绵不断,路上远行的人神情凄凉,心情忧郁。诗人本就孤身一人,心中已然悲苦,触及此景,很是惆怅。
于是,诗人便想借酒消愁,正打算找人问路,寻找酒家,正愁路上无人询问,恰巧不远处走来了一位牧童。正是牧童的出现,冲淡了诗人的哀愁,且为全诗注入了一丝生气。当诗人询问之时,牧童却并未口答,而是轻轻伸出指头指了指酒家的位置。这一描写真是点睛之笔,将牧童面对陌生人时拘谨的神态惟妙惟肖的勾勒出来,并赋予整个画面的美感。
这首诗的后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更是千古名句,众所周知,家喻户晓。诗人故意在最后问路成功后留下一片空白,任人想象,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
读了这首诗,我情不自禁地由衷佩服诗人绝妙的笔触,尽管他用质朴通俗的语言,却能够将清明时节的人、景、情融为一体。可见这位诗人驾驭文字的功底怎能不高强呢?
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可却令人回味无穷,这大概也只有诗、词能有如此的韵味吧?我们虽然作为现代的小学生,但也要多多感受古人诗词所具有的独特风韵。
我爱清明的诗,更爱中国传统的诗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