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的阳光折射进来,在书架上落下斑驳的小圆晕,稀稀疏疏,虽明亮不免有些沉闷。我在图书馆的一隅之地寻到这本书,单是这书名就不禁让我伤感起来,让我沉浸在一位父亲悲痛的文字里不能自拔。
《安魂》这本书最先是在广州日报上发现的,它采取的是连载的方式供予读者阅览。每读完他的一篇文章,我的情绪不由得低落起来,仿佛置身处地作者的遭遇,那种晚年失子之痛是无法言喻的。该故事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的,也就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他写这本书的初衷不是狠心揭开血淋淋的伤疤,往那散上一把盐,他在序言写道:“献给我英年早逝的儿子周宁献给天下所有因疾病和意外灾难而失去儿女的父母”。他就是想通过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来抚慰天底下千万对父母受伤的心灵。
年仅29岁的儿子因脑癌不幸去世,在临走之前,他被病痛折磨了大约三年的光阴,化疗、持续高烧、手术后的痛苦让他苦不堪言,但他没有抱怨父母。他明白,是父母夜以继日地守护在病床前,默默地在他神志不清时为他擦背,揉脚,而他心爱的女友则因嫌弃他的病而离他远去。
作为父亲的周大新在书中与儿子以灵魂间真挚的交流,父子情深,令人动容,早已穿过时空的限制紧紧地融合在一起。父亲从儿子出生开始讲述,拾捡起记忆碎片,一次次良心的谴责和忏悔。从强迫儿子选择理科,不让其发展体育特长在体校发展,到反对儿子和女朋友小怡交往,*分手,他都深深地伤过儿子脆弱的心。一心只希望儿子按照自己设计的道路生活,后悔当初只凭自己的意念办事,没有考虑过儿子的感受。他承受着心灵煎熬的拷问,把这些琐碎的事都归结于可能引起得病的原因。但每次儿子都是很耐心地安慰和开导父亲,父亲也重新调整审视自己认识人生的角度。儿子的孝顺懂事和父亲的疼惜怜爱,真切地感受到世上最纯净的爱---亲情。
儿子说服父亲不要一味地责备造物主的不公,以比较遭遇更悲惨的人们,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所走过的人生,这点让我为之动容。父亲根据儿子死后升入天堂情景作了充分的想象。以儿子在天国的历程之路为窗口,比较代表社会不同利益的人在天国的奖赏或惩处,反讽当今社会人性溃败与仁爱缺失的现状,呼吁人们控制自己的欲望,否则,人类将会自己毁灭自己。
《安魂》背面写道:“死亡是人生的结局,是人人都要面对的问题。这本书零距离观察死亡,对人的最后归宿展开想像,既是对死者的安慰,也是对生者得宽慰,是一支忧郁中夹着旷达的安魂曲。”晚年失子之痛难以言尽,本该是“黑发人送白发人”,怎料世事难测,父母抱着儿子的骨灰盒呼天抢地,天地崩塌,生存下去的信念轰然倒塌,如在空中飘泊不定的苇絮,无依无靠。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本相类似的书---周国平的《妞妞》,虽然没看过,但能体会到其中的悲怆。
里面有句话,很直白,很纯朴:“在世上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只有母子母女关系和父子父女关系最少受利益驱动,只有这两种关系能经受住利益的多次冲击,是相对纯净的,维系它们主要靠的是人的天性和本能。”这种剪不断的亲情,是生死无法隔绝的。由古至今,歌颂亲情的诗歌还真不少。但现在亲情沟通危机加重,即使面对面坐在一起,也无话可说;老人抚养权互相推托;“啃老祖”日益增多。为维护这出水芙蓉般清秀,未经世俗污浊过的爱,我们要用心去守护和经营。
风吹乱了书的页码,我的心却从未走远。抬头仰望星空,叹服苍穹之博大,震撼亲情之伟大。用一生守护至亲,感谢这世上最纯净的爱,心就不会迷茫,还是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