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键 词: 希望 永不 老人 王家 红军 她们抒情散文
散文分类: 抒情散文
/sanwen
?“红军北上过了沟,抓起黄豆随路丢。我问红军丢啥子,他说种豆丢想头”。
1935年春天,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实行战略转移,挺进川西北,解放了梓潼、平武、中坝、彰明、北川和绵阳、盐亭部分乡镇,在纵横二、三百里的地区建立了红色新区,播下了革命火种。
红军的到来,带给绵阳人民一个崭新的天地,同时也改变了北川山区一群农家妇女的命运。她们在这个明媚的春天,从苦妹子、童养媳成为红军女战士。而一段特殊的经历,又使她们在红军这个光荣的称谓前加上失散二字,在红军这份荣耀里,多了几分辛酸和苦涩。
我曾经走访了北川县几位失散女红军,她们都是8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岁月的沧桑无情地刻在她们的脸上,生活的艰辛沉淀在她们瞒跚的步履中,很难把她们和英姿飒爽的红军女战士联系起来。
而一说起1935年那个春天,一说起红军,她们那瞒跚的步子似乎一下轻快起来,混浊的目光似乎一下明亮起来,布满沟壑和皱褶的脸庞漾起了笑容,淌下了热泪;她们总是一边讲一边唱,好象重新回到了那艰难而辉煌的年代。
失散红军高桂清老人,站在红军纪念碑前,掏出手绢,扭起秧歌,边跳边唱“红军到,穷人笑,村村锣鼓响,家家放火炮。贴对子,迎红军,千年穷根要拔掉。”尽管岁月的风霜无言地写在老人的脸上,那动情的歌声仍然让我们看到了岁月深处的美丽。当年18岁的她就像山间轻盈的燕子,刚刚嫁作富家媳妇,在红军歌声的召唤下,嫁妆还没有搬进婆家的屋,转身便参加了红军,成为红军的宣传员。那些日子,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生性活泼的她原想就这样一直唱下去、跳下去。然而,在她随红军撤离北川,走到茂汶时,一场重病使她掉了队,失去了部队这个温暖的家。她那清亮的歌声,那婀娜的舞姿永远留给了1935年的那个春天。
同样,北川陈家坝乡95岁的彭明秀老人,提起红军,仍深情地说:“红军是我的救命恩人!”两年的红军生涯是她最值得骄傲的回忆。她本是一个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孤儿。一位红军姐姐告诉她:参加了红军,有饭吃,有衣穿。她立刻高兴得跳起来:姐姐,让我跟你走,参加红军。
在湔江边,伫立着红军当年留下的石刻标语“红军是领导穷人找饭吃、找衣穿的军队!”。正是这些散发着泥土气息的乡俗俚语贴近了穷人的心,正是这镰刀斧头的旗帜,凝聚了千百万的受苦人。这面光荣的旗帜,召唤了一万名绵阳人民的优秀儿女参加红军。
韩少云,80岁,北川甘溪乡人。当年,14岁的少云自告奋勇代生病的母亲为红军背粮,这一走便整整走了三个月。从北川到茂汶,沿途要突破敌人在北川河谷、土门设置的数道*线;一路枪林弹雨,年少体弱,难以跟上急速前进的部队,掉队的少云只好转回北川,而跟随红军继续北上的哥嫂却从此杳无音信,不知生死。北川全县有1500多人参加红军,建国后收入烈士英名录的仅161人,活着的更是寥寥无几,许多人下落不明,只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家乡、留给了亲人……
在那个麦苗扬穗、菜花飘香的春天,绵阳人民怀着对红军的深深感激,节衣缩食,吃野菜,喝清粥,献出自己的口粮,筹集的粮食和生活用品不仅解决了红四方面军第一次过草地的食用,还支援了一方面军。绵阳,这片富庶之地,历史地成为红四方面军长征初期唯一的物资及兵源补给地,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王家珍,北川甘溪乡人。98岁的王家珍老人已掉光了牙,她已嚼不动多少岁月了,甚至已记不清自己的年龄,而说起当年红军丢下的“想头”,却依然记忆犹新。尽管她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磨难,九死一生,而红军留下的“想头”却永远扎根在心中,成为她一生的期盼。
有“想头”的日子就是有饭吃、有衣穿的日子。穷得连亲生儿子也养不起的王家珍找到红军,就找到了“想头”。尽管她在部队里就是为战士们做饭洗衣,尽管过雪山草地是那样艰苦,也没有动摇她跟随红军的想头。
人们都说,能够从雪山草地活着出来就是最大的幸运。王家珍没有想到,她的不幸却是从走出雪山草地后降临的。1936年冬,一个天寒地冻的黄昏,王家珍和三位战友终因体力不支而掉队,被围追而来的*抓捕,关押在一个破庙子,她们趁敌不备,撬开窗户逃了出来。历尽千辛万苦,王家珍逃回家乡。然而,此时的家乡,在*、还乡团的血腥镇压下,已是一片白色恐怖,她的家也早已家破人亡。
还乡团把曾作游击队长的丈夫活活打死,残无人道的还乡团把竹竿从王家珍哥哥、儿子的肛门穿过,挂在树上示众,活活折磨至死。失去五个亲人的王家珍心如死水,被当地袍哥抓住,受尽折磨后被卖给桂溪乡一农民为妻,方免于一死。
王家珍擦试着浑浊的眼泪,反复地说:“我的一家人被整死完了,一家人死完了。”
所有的苦难都成为老人身上深深的烙印。
每一位失散红军,都有一段震撼人心的故事。
她们,把自己如花的季节献给了1935年那个明媚的春天;她们,曾把希望与梦想交付给那面光荣的旗帜。
假如不是那场病,假如不是那些意外,假如……
一声声叹息,包含了多少难以言喻的苦难与辛酸。
面对这些饱经磨难的老人,我们不能不为那坚韧的生命力而震撼,为信仰的力量所震撼。对她们而言,生存本身就是艰辛的代名词;面对七十年不渝的红军情结,我们不能不从心底涌起对老人们的深深敬重和感激。因为正是她们,曾以柔弱的身躯投身那场伟大的革命,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正是她们把挫折与磨难,化为生命的沃土和雨水,孕育着心灵深处那一粒红军播下的种子,拨节着那永不凋谢的希望。
湔江的滋润是千年万载的,它那拍岸的涛声、簇拥的浪花,已化作江上风帆山中碧绿;红军种下的“想头”,早已在绵州大地开花结果;红军坚忍不拔的精神,薪火相传,激励着绵阳人民在建设科技城、构建和谐绵阳的新长征中开拓进取、奋勇前进,创造新的业绩!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