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常常是古代文人墨客情感的寄托;它也常令诗人逸兴勃发,执笔平宣,写下名垂千古的诗篇。如今年华流水般逝去了,那一片月光,却还照在一方土地上,娓娓诉说着远方游子的乡愁。
唐代大诗人李白,他的一生真如他自述“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般坎坷曲折。二十四岁远游他乡,一直到他六十有余死去,这三十多年里,仕途不顺,四方游历,结识四方人。基于他的思想宗派的宗旨,他本应一生平顺,但却因为他远大的胸襟抱负,“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情壮志,才有他波折的一生。他有幸结识孟杜二人,也是对他孤单心灵的一种体恤与慰藉吧……一切都记述在月光之下。
远游思乡,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将那一片乡愁寄予那照至故里的月光;月下独酌,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与那皎洁的明月相交,摆脱这份孤单寂寞;就连梦里神游,也是“一夜飞度镜湖月”,相传他正是因为醉酒入江揽月而死。
李白也曾有过自暴自弃,与街上流氓无赖结交,但还是那片月光,唤回了他的志气。都说李白生为明月,死为明月,就连尸骨也永远沉入了那江月之中。不知道在那明月悬空,光临九州的某夜,他那融入月光的灵魂会不会又提一壶美酒,醉在这浩渺月光中呢?
不仅李白,我国古代杰出的词人苏轼,也在中秋佳节作下《水调歌头》,通过那十五圆月寄一份怀念与亲人。李白的挚友“诗圣”杜甫,也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追忆久别的兄弟;就连那位神秘的诗人张若虚也留下一首《春江花月夜》以抒怀诵月。
现如今,我坐于月下,翻读着明月下的诗篇,享受着繁忙劳碌中的片刻安宁,享受着皎洁神圣的月光的洗礼,享受着一片月光下微风的吹拂,为我贫瘠的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无限繁华,也让我有了一些从未有过的感触。
那一片月光带来的是宁静与治愈,正是忙碌浮躁的现代人所需要的,也许我们不能像那些诗人一样,挥笔便成文,落笔如有神。但我们可以同他们一样,在这宁静致远的月色中寻一丝慰藉,让疲惫的身心暂融到那一片月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