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知之 高考作文 小学四年级
本文适合: 小学四年级
作文来源:
本作文是关于小学四年级的作文,题目为:《悟而知之(写高考作文)》,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悟而知之
(写高考作文)
2013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_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古人说:学而知之。
古人还说:有两种学习途径,一是破万卷书,二是行万里程。意思是,依靠多读书增加阅历,借助多跑一些地方增长见识,这样就能“知之”了,就能成才了。
真是这样吗?我有些疑惑。
就说读书吧。我们当学生的,天天都在读。然而,同样是读课本书,有的“知之”了,有的“半知”了,有的仍“无知”;同样是读课外书,有的读出了智慧,读出了人间大爱,有的却读出了愚昧,读出了邪门歪道。结果嘛,同学间渐渐拉开了距离,有的越来越优秀,有的进步不大,有的甚至掉了队。
就说行路吧。我们当学生的,天天都在行。然而,同样是上学放学,有的很留意,观察人群,观察车流,观察让自己感动或者厌恶的事情,而有的只顾疯玩,对周边的环境熟视无睹;同样是假期旅游,有的记录下名山大川、名人胜迹,而有的只是瞎跑腿。结果也可想而知,前者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写作,后者无非兴奋一阵,便忘得精光。
于是,我生出一个想法:“读”不等于“知”,“行”也不等于“知”,包括“读”和“行”在内的“学”,并非就一定能达到“知”的目的。我觉得,“学”和“知”之间,还需要一座桥梁呢。
这座桥梁,应当是“悟”吧。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我想,他们二位讲的“思”,应当是“悟”的“桥墩”。也就是说,读书需要思考,行路也需要思考。只有乐于思考、善于思考,书中的死知识才能变成活知识,眼前的社会万象也才能演化为正确的是非观念。我还想:“思”得透,才能“悟”得深、“悟”得真,从感悟到领悟到觉悟,最终抵达“知”的彼岸。
不是吗?苹果从树上落下,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可牛顿却发现了万有引力。为什么呢?牛顿自己总结说,靠的是“对事物的特性进行仔细研究”。这“仔细研究”的过程,不就是一个从“思”到“悟”的“直通道”吗。
不是吗?许多数学家都被哥德巴赫猜想难倒,可陈景润硬是把它攻克了。为什么呢?陈景润自己回顾说,靠的是“科学的献身精神”和“百折不回的毅力”。这种精神和毅力,不正是实现由“思”到“悟”飞跃的“助推器”吗。
于是,我想起了兔龟赛跑的故事:能力很强的兔子松懈了,半途睡起大觉;能力很弱的乌龟却坚持不懈,最终赢得胜利。书要一卷卷地读,路要一步步地行,如果能边读边思、边行边悟,并且坚持下去,我们就离“知之”不远了。
因此,我要说:悟而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