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寒风刺骨。崇安寺步行街上人却很多,热闹非凡。我和爸妈正在寻找我们需要的东西。突然,我听见一阵凄婉的二胡声,那如泣如诉的曲调,如此熟悉。那不是天下名曲《二泉映月》吗?磁石般的声音吸引着我,我不由自主地顺着二胡声走去……
顺着声音,我来到二泉广场,原来是一位瘦弱的老人在寒风中拉着《二泉映月》的曲子,他的身后就是那面巨大的《二泉映月》的谱子。他旁若无人,如痴如醉,我仿佛回到了阿炳所处的年代,看到了那个痛苦的阿炳……
冬的夜,寒风乍起,不堪生活苦痛的阿炳衣衫褴褛,瘦骨伶仃,风吹起他的破毡帽,他缩起脖颈,带着一副盲镜,盲镜后面有一双满蓄生命悲恸的眼睛。沿着深巷的老墙蹒跚,挺直的腰杆倔强依然。他或许是刚拉完一曲,倾诉着自己内心的痛苦;他或许是刚拉完一曲《听松》,宣传着抗日精神……
我沉醉于其中,突然,一个人拍了我一下,是爸爸。原来已经结束了,扭头望去,阿炳的眼睛是瞎的,但他心中有光明。那清澈的二泉水在他的心头流淌,皎洁的明月的光辉便照亮了他的心。
《二泉映月》就是他在与自己的命运做抗争的真实倾诉。这让我想到了音乐大师贝多芬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使我屈服!”
而事实上,阿炳不仅与自己的悲惨命运做抗争,还走上街头,用悲愤的琴声宣传抗日,激发大家的抗日热情。此时的他,在我们的心中,早已不是一个卑微的人,残缺的人,而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引导我们一起追求光明的人!
带着对阿炳的敬意,我的眼光再次落在伛着背拉着二胡的阿炳雕塑上……他虽然已离我们而去,但他那简陋的故居就在崇安寺旁,早已进入人们的视野;他那独特的深蹙双眉,戴着盲镜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他创作的那首*评价为“具有浓郁的民间风味”的《二泉映月》早已闻名中外。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二泉映月》时,泪流满面,不自主地跪下去,动情地说:“这是真正的天籁,是世界级名曲,是要跪下来听的。”世界音乐大师尚且如此虔诚,作为无锡人的我们呢?
作为无锡人,阿炳永远是我们大家的骄傲,是我们共有的精神财富!阿炳因他的音乐而长存,因他的斗争精神而永在!在《二泉映月》悠扬的乐声中,我们无锡人将越来越尚德,越来越团结;在阿炳精神的激励下,我们无锡这座人杰地灵的城市也将越来越具活力,真正成为太湖之滨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