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作文600字初中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红楼梦作文600字初中

来源: 作文大全2024-03-13 17:48:53
导读: 【第1篇】《红楼梦》读后感“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这句话说的正是林黛玉了,她也是这本书的主人公。这本书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

 【第1篇】

《红楼梦》读后感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这句话说的正是林黛玉了,她也是这本书的主人公。这本书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述一个不朽的人生悲剧。

林黛玉因丧母,被贾母接到贾府,看见了贾宝玉及众姊妹,宝黛二人一见面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就这不久后,宝玉的表姐宝钗也在贾府住下。后来,宝玉的姐姐元春被封为妃,皇帝允许她回家探望,于是贾府修建大观园。后来,元春怕大观园空闲,令宝玉与众姐妹到园中入住。宝玉与黛玉感情加深,而到了花落下的时候,黛玉去葬花。后来,大观园成立诗社,黛玉的错误被宝钗察觉,宝钗也原谅了她,两人关系渐渐转好。然后,宝钗被家事缠绕,被父亲要求上学,迎春也出嫁了,大观园冷清了起来。然而,黛玉终身之事无人可求,染上了重病。不久,宝玉也糊涂,元春去世了。自此,贾母做主,让宝玉娶宝钗,黛玉孤苦而死。

最后,贾家势败,宝玉也出家。

读完整本书后,让我似懂非懂,又一遍又一遍去细读。读完后,让我影响最深的,还是林黛玉。

林黛玉她生得容貌清丽,但自幼体弱多病,父母双亡,被贾府收养,从小寄人篱下,造就了乖僻敏感的性格;生性聪慧,极工诗词,有才女之称。她与贾宝玉见了第一面后,就对对方产生好感,并且非常在意宝玉了。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也许,这就是他们走不到一起的原因吧。

诗也是她表达的一种方式。每当读到她的诗时,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我的心里,感觉有人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缓解这种悲痛,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记得她的《葬花词》中写到:“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他生的好皮囊,很俊俏的一位公子。性虽闹,骨子里却不乏诗气,也是位有文化的人,和林黛玉一起参加了诗社。他不乏温柔,是一块极具情感,极具灵性的顽石。依旧记得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他从不吝惜财物珍宝,只为一情字,他愿舍千金万金。天下难得有情人,于是他便出家了。

书,虽然读完了。但是,合上书后,却还能回忆起黛玉和宝玉的故事…… 

【第2篇】

《红楼梦》是一本惊人广博而内涵丰富的文化小说,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不,今年暑假我便读起了这本书,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人物角色是薛宝钗。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如此美的姑娘,她就是薛宝钗。在这本书中,她处事乖巧,端庄大方;在读者眼里,她喜爱讨好和奉承别人;在我的眼里,她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

在书中,金钏儿投井自杀后,王夫人心里感到不安。于是薛宝钗安慰她,说金钏儿死不足惜,并主动的把自己新作的衣服拿出来给王夫人用。从这里我感受到了,薛宝钗十分奉承他人,字里行间体现着残酷无情。后来她又在贾母给她过生日的时候讨好贾母。贾母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她说她喜欢听闹戏文和吃甜烂熟食。但其实她的回答都是按照贾母平时的喜好来回答的。她的讨好与奉承使贾母更加喜欢她,还经常夸奖她:“提起姊妹,从我们家四个女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在这种封建时代的背景下,要想深得人心,可见这种讨好是少不了的。正是因为这种看似很乖巧,令人夸赞的行为,让她成为当宝玉妻子的最佳人选。即使是受委屈,她也愿意嫁给宝玉——一个根本就不爱她的人。我不得不说,宝钗真是封建礼教忠诚的信仰者,生活过得再压抑也要接受。

其实在现代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像薛宝钗一样喜欢讨好别人。在疫情爆发的那段期间里,有人在网上晒出了一张吃野生蝙蝠的图片。透过照片,我看见了一桌人围在一起,每个人脸上都充满了“灿烂”的笑容,面前还摆着被煮熟的野生蝙蝠。原来有人为了讨好他的上级,不惜请他的上级吃野生蝙蝠。他可曾想过那是国家禁止吃的野生动物,他可曾想过野生蝙蝠身上具有几百种毒性?没有,他没有想过,他只想讨好他的上级。我只想说,不要一味的想着去讨好别人,而导致最后害人害己。

薛宝钗看似恭顺体谅、处事大方,实则是被封建礼教统治的打压者。她没有自己的*,她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被动的接受。明明与宝玉没有共同理想,但他们俩的婚姻还是被贾母和王夫人等人一手操办。宝钗婚后还守着活寡,结局十分凄惨悲凉。

读完《红楼梦》,我觉得薛宝钗很是可怜,生活在那种封建时代,一直成为的都是别人想的样子。我顿时感到很幸运,能生活在这个新时代,女性都有了自己的权力,我希望这世间的女性都可以活成自己想成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