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国与国的竞争,就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正因为这些,我们国家实施科教兴中国战略。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在日益的提高,科技的一次次的变革,人们逐渐意识到科技的重要性。为了科技的进步,国家的繁荣昌盛,我们该如何做呢?
体验感悟学习,要求我们在学习中重感情体验与感悟。七年级上册《童趣》中讲述了我们童年时代不一定有的体验。“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让我们循着本文的记述,作一次洞庭之游,去感受南国那万顷碧波的阴晴明暗,去聆听作者那先忧后乐的拳拳心语。七年级下册通过《爸爸的花儿落了》让我们懂得我们’为什么既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
只有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体验感悟学习,我们才能有独特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在学习中,无论我们把“语文”理解成“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还是“语言文化”,离开了学习过程中富有个性的体验和感悟,都毫无意义,只会使语文学习之路越走越窄。
有探究性的学习是我们当今发展的趋势,而杜郎口教学法只是他的一个载体。要求我们发挥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和发展的主题的作用,在探究学习中,最大限度的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在《行道树》教学中,老师抓住“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句哲理性的化。提出三个问题?为什么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行道树忍受了哪些痛苦?深沉的含义是什么?从而让我们深入探究,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培养我们的创造力。所以我们应该把老师当做我们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把老师当做你是为我们传送答案的机器。
为了在学习中更好的感知与探究,应该怎么办?
1.课堂学习更加积极主动。随着研究性学习课堂活动的开展,我们不再只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主体性和能动性,我们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应积极地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与文本、与客观世界对话。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运用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或进行小组活动,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学生角色从被动转变到主动。
2.逐渐掌握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教师和教科书不再只是我们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我们通过实践逐渐懂得如何通过音像制品、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获取信息,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
3.发展合作精神和团体协作能力。许多课堂活动和课外项目都是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的,学生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不断地和同伴进行交流、磨合,形成团体协作精神。
4.我们为了让视野更加开阔,更加关注社会。我们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做到更全面的看待问题,使自己树立主人翁意识,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5.应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同学交流探究。
学会感知与探究,领略学习的乐趣,做课堂主人。
专家点评:
这是一篇研究“如何在学习中更好的感知与探究”的学习论文,论点提出来自于一线丰富的课堂,论证过程富含思维的逻辑魅力,问题的解决有饱含着作者的创造性认知。
自然是一门渊深的学问,在自然中,会明悟许多,这也是人生的课堂。
曾经,固执的我认为,只有融合那朗朗的读书声、那宽敞的教室、那急促的铃响,以及那本本书籍,才能称之为课堂,直到,我进入了人生的另一个课堂……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当这吟唱了多少春秋多少泪的名句,又一次回响在这片生机中时,才明白,这堂课已经开始。睁开了眼,星星点点的花,从嫩绿丛中探出了头,展现了压抑了许久的生命力,笑出了一片姹紫嫣红。柳枝上也冒出了新芽,感染着的风吹皱了那一池春水,微波荡漾开去,纤长的柳枝也交错了。枝尖风情万种地挑逗起清纯的池水,又是一片涟漪……酝酿着,舒展着,释放着这小院的勃勃生机。生活是欢快的,像这份青春活力,永不枯竭,回想自己所经历的挫折,又何必执着于此呢?一笑置之。我从这课堂学到了这微笑,它叫作乐观。
不知何时,周围的高温,已烤得自己口干舌燥。蓦然回首,是那寺前盛放的芙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似是受了太阳的熏陶,那荷花也泛上一阵酡红,在无边碧叶衬托之下,更显风姿,比起那春之月季,犹有胜之。沉醉了,在那滚滚热浪中莲花,和着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人生之乐,莫过于此,又顿悟了几许。本来沉重的心仿佛卸下了一切负担,明白了,一切随自然吧。
带着轻快的心,来到了枯黄的世界,那个被词人、诗人凄然落泪的秋,低吟着“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寂静,在这个世界里弥漫。一切静得可怕,耳里再没了草儿向上钻的声响、花儿开放的微颤,风此刻也停下了欢快的脚步,小心翼翼地从身边走过。然而,也唯有寂静才能表现这一切,心逐渐虔诚起来。自然孕育着万物,任他们开辟天地,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适者生存”是唯一的法则。看着生命的远去,忽然崇敬起了自然,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在伟大面前,也有了新的认识。有时,这课堂会让你了解,看清自我也是生活的真理!
感叹着生命无常,雪漫天飘落,洁白、剔透的晶体不消多时便堆积在大地上,压住了万物生灵,盖住了寸寸土地,落在了所有建筑上。天地白茫茫的一片,加上刺骨的北风不断呼啸,煞是壮观。时间分秒流逝,当所见的万物都屈服于下时,眼前现出了它——梅,那场雪仍是不能屈服它的傲骨,凛冽的寒风在它面前也束手无策,“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点点傲梅在风雪中是如此无畏。生活的课堂,你要告诉我什么?是在困境中不屈抗争么?是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吗?还是决心一争高下的坚定呢?这也是课堂,生活的课堂,它叫作自然!
专家点评:
这篇文章作者巧妙地以描写四季的诗句贯穿行文,通过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春,“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夏,“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秋以及“昨夜一枝开”的冬梅等,不仅写出了四季的美丽,同时也表现了四季给“我”的人生启示。
我在小银星学习小主持,我们六级班有八个人,我们学完了六级班的所有的内容,要开始汇报表演了。
我和马佳璐主持开头,我们俩声音宏亮、配合默契,为汇报表演开了一个漂亮的好头!第一个环节是绕口令,绕口令是主持人的基本功,我们吐字清晰,说话流利好听。第二个环节是快板练习,在我们快节奏的快报汇报中消除了紧张的心理,令人心情愉悦。最后一个环节是抑扬顿挫的诗歌朗诵,每个同学都发挥出了自己最好的水平。在整个汇报过程中,老师一直密切关注着我们的表演,没有提醒和提示,我们几个人很好的掌控着整个过程。在我们最后汇报结束时,老师和家长们不约而同的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们沉浸在汇报演出成功的喜悦中,老师肯定了每个人的进步并对每个人作出了点评,六级班只是一个台阶,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专家点评:
这是一篇记叙文,作者讲述了汇报表演的经过,叙事完整。作者讲述了汇报表演的三个环节:绕口令、快板和诗歌朗诵。小组者将表演的过程描述得很到位。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镜头一:数学课上的难题
数学老师正讲解着一道又怪僻又新颖又极难又需要绕好几个“弯“才能解出的习题,分析后,老师问同学们听懂了没有,并让没听懂的同学举起手看看,但没有一只手举起,同学们都把双手深深插进衣袋木偶般端坐着,眼睛紧盯黑板,似乎很认真一样,偶尔伸出右手拿起笔写写画画,因为天太冷了。老师见没人举手就显出很高兴的样子说:“既然都懂了,那就接着讲另一道题吧。”——我真不知道老师此时是真高兴还是假高兴。
数学老师接着就讲解了一道不太容易但并不十分难的题,这题只需要用一个公式拐一个“弯“就能解出。分析后,老师问同学们听懂了没有,并让听懂的同学举起手看看,但还是没有一只手举起,同学都把双手深深地插进衣袋木偶般坐着,眼睛一动不动盯着黑板,仿佛很困惑,偶尔伸出右手拿笔写写画画,因为天太冷了。老师有点惊讶,但并没有泄气,随后又拿起粉笔继续讲那道不太容易但并不十分难的习题……
——是懂了,还是没懂?你们能知道吗?
镜头二:课文课上的风景
子曰:“学而不思则……”
语文课上,老师在讲那毫无生气、一点都不吸引人的古文。
同学们有的捧着书本,有的摇头晃脑,有的恹恹欲睡,有的在毫无生气地不停地念着。老师很是高兴,真不愧是早春的太阳,孺子可教也。哦,忘了说,语文老师年事已高,早成了老花眼,也难怪他把毫无生气看成了朝气蓬勃。
学生A“呼”的放下书本,弓着腰踮着脚跟站起,朝窗外左瞧瞧,右望望。
看什么呢?窗外一定有风景可看,是靓妹?帅哥?亲密的恋人?还是……
A同学屁股刚坐到凳上,他的同桌就好奇站起,朝窗外左瞧瞧,右望望。
可惜他没看到刚才的美景,懊恼地坐下,但他们的后座又“腾”地站起,朝窗外左瞧瞧,右望望,又是失望的坐下。
接着,再下一桌,再下一桌的下一桌,再下一桌的下一桌的下一桌……都相继站起然后又失望的坐下。
老师终于发现了这一壮观景象,大声喝斥:“干吗?都看什么?”顶了顶鼻梁上的老花镜一个一个问。
看什么?再下一桌的下一桌问再下一桌的下一桌,再下一桌的问下一桌……一个个发问,一个个摇头,最后A同学的同桌问他看什么呢?A同学也说不来。
“刚才不是你先站起来看的吗?”B同学责问他。
“刚才?哦,我念累了站起来活动下筋骨,看看外面绿色植物,——难道不行吗?”
全班无语……
专家点评:
这篇作文很有特色,文章选取了班上学习的两个画面,叙述详细具体,细节描写生动逼真,运用了近乎漫画式的描写方法,使得文章具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情趣。
生活犹如万花筒,五彩缤纷。课堂,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驿站,是授予我们知识与人生哲理的另一位老师,生活处处是“课堂”。而社会公德则是人生中的特殊“课堂”。
最近看到的两则广告,更让人感到生活课堂的重要,因为这广告赋予了我们人生的哲理。*电视台播出的这则公益广告,标题是:“抛弃陋习,崇尚文明。”
第一段是在地铁里,大家都围着一个易拉罐在踢,生怕把它踢到自己面前。这时,易拉罐踢到了一个青年人的脚底下。这个青年人不像其他人,继续踢出去,而是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
而第二段是在公共汽车上,年轻的人都坐着,车里只有一个老太太站着!而其他人则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这一回看到的,还是那位小青年,主动出来让位,并且把老太太扶到他的座位上。看了这则广告,我觉得我们都应该为小青年的道德行为而赞美,相反,我们应该为那些旁观者的行为而谴责。要使中华振兴,就要从小建立这样的课堂模式,让孩子在社会公德的熏陶下健康的成长。当前社会竞争激烈,人不但有技术而且更要具有社会公德才能立足社会。
小学时,在上思想品德课上,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一家日本公司在招聘的时候,前来面试的几个中国大学生,一走进人事部,扫帚,拖把,倒了一地。开始面试了,几个大学生不顾房内有多乱,而走向办公桌,这时人事部经理马上宣布面试结束,同时这几位大学生都被淘汰了。多惨的结局啊!如果他们多一点公德,多一份礼貌。恐怕这份工作就会属于他们。
这也是课堂,是人们一生的课堂。要想对社会有所成就,必须有礼貌讲文明,遵守社会公德,在这个课堂里我们将会收获。
专家点评:
这篇文章讲述了我们生活中的课堂,社会公德则是人生中的特殊“课堂”。文中以“社会公德”为中心,描述了*电视台的两则公益广告,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我生平没有种过豆,那天,妈妈带我去老家,姥姥叫我去帮她种豆。
我提着几千克豆,蹦蹦跳跳地跟在姥姥身后,晨光温和地照在人身上,暖烘烘的。来到山坡上,姥姥就开始挖坑,吩咐我放豆,平时我看人放豆,那动作就像小鸡啄食。于是,我也没问姥姥,就忙着放起豆来。放过几把豆之后,姥姥连忙叫我停下来:“你怎么可以这样放呢?照这样下去,1千克豆不是只能放几个坑吗?每个坑放六七粒就足够了,还有你把豆子撒得到处都是,那样发芽率会很低的,必须把豆子放成一堆。”
我听了姥姥的话,觉得不无道理,就继续放起豆来。黄豆粒那么小,我好不容易数了七粒放坑里,眼看姥姥已经挖了几十个坑了,而我还只放了几个坑,我急得连汗都冒出来了。姥姥大概是看出了我的心思,放下了锄头,向我走来“你怎么了?动作这么慢?”姥姥说。“都怪这黄豆粒太小,数七粒要老半天。”我不耐烦地回答。姥姥听了噗哧一笑:“看你,也不想想,我叫你放下六七粒,你就放七粒,你把书不是读呆了?多一两粒,少一两粒,有什么关系!做事关键得讲效率呀,照你这样下去,几千克豆,不放两个月才怪呢!”说着,姥姥就给我做示范,只见他左手提着篮子,右手的五个手指不停的捏豆,捏一下,就弯着腰把豆子放进坑里,那动作好快!我检查姥姥放过的每个坑,咦!奇怪,怎么每个坑的黄豆都差不多,而且是成一堆的。我忍不住了,连忙对姥姥说:“姥姥,让我来吧!”姥姥把豆子给我,我照着她的样子放,果然好多了,我越放越来劲,动作也越来越快。
约莫过了一个钟头,我的热情开始冷淡下来,我累得有点腰酸背痛了!加上那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人抬不起头,再看看手中的豆,还有一半没放完。我实在不想干了,想想在屋里歇凉的滋味多好。抬头看见姥姥还在埋头挖坑,我不好意思开口,但手脚慢下来了。姥姥好像看出我的心思,笑着说:“受不住了?你不是学得很快吗?快拿出开头那种干劲来,坚持下去,就是胜利!”听了姥姥的话,我脸上有点发烧,姥姥这么大把年纪了,还不怕累,我又有什么资格在困难面前退却呢?
回家的路上,我想:今天的种豆跟我在课堂上做习题,没什么两样。万事开头难,只要坚持下去,终究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这一点,是我在劳动实践这个大课堂中,感受最深的!
专家点评:
这篇记叙文采用顺叙详略得当地叙述了小作者跟随姥姥去地里种豆的故事,突出了“ 万事开头难,只要坚持下去,终究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这一 中心。人物的心理描写恰到好处。
曾几何时,我们蹒跚学步;曾几何时,我们鹦鹉学舌。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课堂,缺乏的只是领悟。
月色皎洁,夜呜呜黑,星光依旧,河中的月静静地躺在其中,要不是风吹乱了湖面,在湖中荡起涟漪,真是分辨不出。欣赏着这般景色竟深深陶醉,就像品着上好的佳酿,自己竟不胜酒力,婉转间便酣然入梦。
觉醒时已经午夜,月色较先前黯淡许多,夜寂静地存在,望远处,仿佛天地连在了一起,地上那点稀稀灯火怎能将他们分离?忽然从楼上传来弦乐之音,听着音色料想便是吉他,这种来自于指间的音符最能打动心弦,而独奏更显奏曲人的气质。琴声清脆又利落,如同富有经验的园丁修剪植被一般,既快又准,可见奏曲人的和弦功底不一般。我惊讶于身边竟有这能人,不曾料想到。曲子婉转、优美,拍子井然有序,仿佛将人带入梦境一般。我不仅陶醉于这夜晚湖光月色,更沉迷于楼上音乐。
伴随着曲子的渐渐收尾,赞叹之情犹然而生。然而曲子却戛然而止了,只差最后华丽地升华曲风,曲子就完美了。我不禁惋惜,就像拼图拼完了却少了重要的一块,让人好生别扭。我像是散了场却不愿离去的观众歇斯底里地期待下次演奏者完美的演奏;像是下了课却痴迷音乐不愿离去的学生。
只听到楼上又传来了声音,这次却不是曲子,却是一个个音符,按好和弦后一个个弹出的音符,没有上次的拿捏准确,弹奏连贯,还有斯斯手指碰弦的杂音,没有了先前的美感,这种枯燥的练习听者都些许烦躁,我些许有些怀疑是不是换了弹奏者,只越想越像,便肯定了。然而练习次数的增多,不断地碰弦,结尾逐渐连贯,碰弦次数减少,曲子渐渐明朗。细细听着便能跟前面连起来,又越发的像原来的弹奏者。再仔细想想,脉络便清楚起来,前曲的完美是基于坚持不懈地多次练习,勤奋努力,并不是浑然天成。这便想到自己,望着挂在墙上积着灰的吉他不经动容,想当初不顾家长反对凭着一时兴趣学起吉他,今日却成了家中摆设,不禁落有遗憾。若勤如此,我便不是听者而弹奏者了。
这也是课堂!那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我去学习!韩愈曾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月因日日到来,光照大地,才有这等良辰夜景,植被因日日生长,天天如一,才有了美景的生机与活力。
专家点评:
人生处处是课堂。一次月色下的音乐之旅,让人跟随着作者享受了美妙的吉他声,也有深刻的感悟和思考,使得文章诗意中饱含哲理,跌宕起伏,是一篇不错的叙事散文。
小时候,我明白有桌有椅就是课堂;上了小学,我明白操场上也有课堂;而今天,我明白了生活中也有课堂。
花丛中,小蜜蜂为了酿出香甜的蜜来,不辞辛苦的来往花丛和巢穴的路途之中。花丛中它们那忙碌的身影,让我明白了:要想有幸福、甘甜的生活,就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
在一个景点内的山洞里,有一块石头。这石头上有一个润滑的小洞,这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石头上方的岩缝里不断渗出水来。水滴不断的落在正下的石头上。是,水滴虽小,可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力量却是非常强大的。它们这些小水滴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地在同一个地方,才造就了今天这个奇观。滴落的水滴在告诉我:做什么事都一定要持之以恒,决不放弃,就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像这样的课堂还有很多
当初冬来临时,仔细观察土地。就会发现总是会有一群小蚂蚁正在吃力的抬着或是背着冬天的食物,是啊,蚂蚁虽小,但团结起来力量却是无比强大的。在我充满尊敬目光下“淋浴”的小蚂蚁们,终于靠着它们那种不服输的和团结一致的精神一步一步的将大青虫抬回了它们的巢穴之中,最终取得了胜利!看吧,还有一只可爱的小蚂蚁,还在跳欢呼呢!
这些小蚂蚁,都在告诉我:遇到困难,只要万众一心,有不怕输的精神,就一定可以把困难打倒,取得成功!
这样的课堂,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呢!不过,只要我们能够注意观察,处处留心,就会有所发现。这会让我们学到在学校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难道这不是课堂吗?
专家点评:
这篇文章小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为我们展现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小知识。本文句式整齐,思路清晰,首尾呼应,从而使文章结构完整。真是一篇不错的文章。